12月10日,广州市番禺区表示,暂缓“垃圾发电厂”项目选址及建设工作,并启动有关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的全民讨论。近期广受关注的广州番禺“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风波终于暂告一段落。番禺区接受居民和专家的建议,着手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排,以破解“垃圾围城”困局。(12月11日《人民日报》)
穗“垃圾发电厂”项目暂缓,是民意的胜利,也是决策者的明智。这一风波以妥协共赢的方式终结,凸显权力和权利的博弈理性,可以视作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和进步的现实标本。
穗垃圾焚烧项目,从宏观语境讲,好处良多,即解决垃圾围城难题,又变废为宝,是有利国计民生的好项目。但是从民生现实而论,这一项目选在哪里,哪里的居民恐怕都不会高兴。毕竟,如果项目落地,高地区就成为实际上的垃圾场,加上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废水、致癌物质二恶英和噪声污染,人们表达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番禹区数个楼盘小区发起的这场反垃圾发电项目运动,政府部门体现出了谦卑听取民意的姿态,从而构成了权力和权利平等博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权力全力动员,着重信息公开,让职能部门(如环保)以可验证的方式承诺和保证这一项目的安全和环保;权利方则以现实主义的态度从生活细节、未来保障来质询和加以反对。民众维权的自主意识和博弈智慧变现得淋漓尽致。政府定位的“民心工程”遭遇民意维权的阻击,看似矛盾,实际上让人欣悦,因为这让人看到了权利型社会的希望。
更让人钦佩的是,在这场权力决策和权利反对的拉锯战中,反对者曾经担心政府会以“大民主”的“全区投票”来反制反对者的“小民主”。事实证明,权力方以换位思考的理解消弭了反对者的担忧。番禹区区委书记认为,“全区投票”不能真正体现选址地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并不可行。这意味着,权力方愿意和权利方在平等和诚意的基础上进行博弈。
妥协才能共赢,才能达成共识。尤其是当权力首先表现出诚意时,权利也会表现出相当的豁达大度。在政府暂停垃圾发电项目以后,选址地居民也做出了承诺---主动垃圾减排和进行垃圾分类。而这,也是当前减少城市垃圾的最佳办法。
客观而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主动的维权,对于宏观上具有相当利好的重大工程的推进是一种阻滞。但是,这种阻滞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社会长期以来一直由官员作主,公众意见很难被纳入权力决策,因而权利很难得以保全。权利的发声,纵然微弱得很,也是对权力的挑战,从而引起权力的重视,约束权力的任性,弥补权利前天不足的短板。
一言蔽之,权力的快速决策、工程的迅速上马解决的只是效率问题,而这种权力的高效由于缺乏民意的充分参与,不仅难以保障公平,还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之后的重大财产损失。如果权力决策集纳了民众的意见,也许整个过程变得冗长甚至无果而终,但是这样的决策成本风险最小而且能够保障公平正义。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权力和权利的关系变得相当微妙。一方面,是权力开始有尊重权利的自觉自省;另一方面,则是权力不改唯我独尊的武断本性,导致官民关系紧张。在此情势下,广州垃圾焚烧项目的暂停,为各地提供了宝鉴。因此,官员们学会谦卑,懂得尊重民意,那是相当重要。
本文刊于12月12日西安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