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完美的“第一人”与校长推荐的瑕疵

(2009-11-20 06:22:36)
标签:

杂谈

 
    南师附中王占宝校长要举荐给北大的学生叫匡超!记者昨天在南师附中公告栏看到,该校高三(1)班的学生匡超已经确定为学校即将举荐给北大的人选,目前正在接受“公示”,成为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在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的时间,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不得不让人大吃一惊。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这个决定,学校里的反应还相当正常。“匡超啊,超牛的!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该校已被清华提前录取的学生赵鹏竟毫不掩饰对匡超的佩服之情。(11月19日《扬子晚报》)
    北大公布“推荐权”后仅两天,江苏就诞生了校长推荐“第一人”。这一创新的自主招生模式这么快就破局,校长推荐的效率如此之高,反而让公众有些难以招架----毕竟这两天人们还在激烈讨论这个模式的优劣,论证推荐过程是否严密和公平。当结果突兀而致的时候,由于缺乏情感缓冲而对“第一人”的产生充满极度惊诧。
    需要说明的是,透过媒体公布的“第一人”信息,人们的惊诧有了逆向和更为复杂的解读。也可以说这种模式的快速践行,曝露了人们预料之外的新的瑕疵。这个瑕疵之所以是瑕疵,是因为被推荐者太优秀了,正如其同学所评价的“匡超啊,超牛的!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而且,该生家境普通,来自农村,学习、素质、能力样样皆优。这样的学生,无论是荐是考,北大清华都有很有把握。
    因为该生太完美,恰恰因为校长推荐的无可争议,完美到极点就派生出一些逆向的瑕疵。一方面,隐约让人觉得该校校长过于谨慎刻板,有些明哲保身的意味。因为舆论议论最多者,是校长能否荐以公心,是否经得起公众检验。这显然给享有推荐权的校长们以无尽的压力,无论选谁荐谁都使校长们置于全国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下。所以,笔者不惮以最恶意的揣测这位校长推出本校公认的最优秀的学生。这么做,北大满意,校长解脱了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压力,算是两全其美。但另一方面,被推荐的学生未必真的满意,因为最优秀学生的人生理想,不一定是北大,也可能是清华和港以及和国外的名校。如果学生是“被推荐”,对考生而言,北大就不是荣耀反而是人生的枷锁了。
    因此,由于北大的一流名校地位,由于人们集中关注校长推荐制的公平问题,舆论集体无意识地遗忘了学生自主选择高校的权利。在我看来,相较于北大的招生自主权和校长的推荐选择权,优秀学生的自主权很难得以保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是被公众忽略被强者以巨大荣耀的名义轻而易举褫夺掉的。
    更重要的是,北大给予校长推荐权,也许是为了单纯吸纳学习能力和素养皆优的全才。但这只是北大的理想,作为中学校长,并非北大的招生办主任,专为北大“掐尖”;职责所系,更主要的还是要向本校的所有学生负责。因此,中学校长除了推荐像匡超那样的全优学生,一些独具天分的偏才、怪才,也不妨向北大推荐。当然,这种推荐会给自己带来社会风险和舆论压力,但也反映中学校长慧眼识才的真伯乐本色。尤进者,这也考验现代北大是否具有老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涵养和学养。在北大的传统中,偏才、怪才、奇才特招特录而成就为天才佳话的例子并不乏见。如果中学校长们利用推荐制创造出同样的佳话来,要比明哲保身地推荐全优学生更让人钦敬。


本文刊于11月20日晶报、楚天都市报、郑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