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 西安肩负双重责任
(2009-06-26 06:32:04)
标签:
杂谈 |
西安“聚变”城市实力的基础是扎实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蓝图规划,使西安市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影响力从传统的关中地区延伸到甘肃天水。作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西安可以充分调动和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在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人口及劳动力流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这种区域化布局,使区域内的每一个地区都共享7.98万平方公里的发展潜力,西安则是区域内的领头羊,是区域内的最大受益者。正如核子反应,聚变才能产生更大的能量。区域内八地聚合,除了培育了一个新的区域增长极,也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西安市和充满活力的区域城市群。
更重要的是,西安聚集的不只是区域内的发展潜能,也可依托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吸引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由于西安拥有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基地5个、大学科技园3个、科研基地9个,经过高科技的过滤和涵养,将实现低端产业的转型升级。
袁纯清省长在回答西安晚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把西安定位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一定位,意味着西安的发展不仅要聚集区域之力,也要汇聚全国之力,甚至是全球之力。按照袁省长的话说就是做好三件事:一是开辟更多国际航线,解决好国际化的通达性问题;二是实现产业的国家化;三是要进一步建设好西安国际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只有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才能充分发挥辐射周边甚至整个西部地区的作用。在现有条件下,西安的区域辐射作用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发展以西安为核心,构建西安(咸阳)都市圈,逐步实现同城化的大都市区,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加强大西安对区域内和整个大西北的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依托亚欧大陆桥的铁路沿线,串起从宝鸡到天水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利用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带动区域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
三是打造区域内统一的大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平凉、庆阳等地区发展;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和甘肃陇南等地区发展。
四是以国家启动内需市场为契机,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政策优势,打造出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广袤的西部地区永续发展提供典范作用。
总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使西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将使西安再现盛唐长安的格局和气象。
(本文刊于6月26日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