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6月3日新京报、香港文汇报、西安晚报、重庆时报等
6月1日下午,法国航空部门称,一架载有228人的法航空客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去联系,飞机原定从巴西里约热内卢赴巴黎。可以预料,这架飞机已经凶多吉少,极有可能沉入海底。(6月2日《新华网》)
228个鲜活的生命霎时陨落,全球同陷深深的悲哀之中。在失踪航班中,有9名中国游客。同胞生死不明,让全球华人牵挂。这起飞机失事事件,敲响了全球航空安全的警讯。
和众多的飞机失事事故不同,这起航班离奇失踪,导致人们诸多揣测。譬如风暴说、雷电说、多种故障说甚至神秘的“魔鬼三角洲”说。但是据权威分析,飞机遭遇闪电袭击为航行中的正常事件,大约飞行1000小时就会遭遇一次。而空中客车A330,具备长途越洲跨洋的长距离续航能力,具有防雷电设计,不太可能造成失事。由于飞机失事地点位于巴西纳塔尔和西非利比里亚之间的大西洋中部海域,并非是在大西洋北部的百慕大群岛失事,被“百慕大”神秘吞噬的猜测也不成立。按照法航首席执行官皮埃尔-亨利·古尔容的说法,飞机失事前曾自动发出“一系列十几条技术信息”,意味着飞机出现了很多技术故障,导致机组不能通过雷达和地面联系。正是由于事故原因的异说纷呈,失事飞机残骸的难以确定,以及飞机的黑匣子难以找到,这起飞机失事才更增加了悲剧色彩。人类固然可以通过人造飞行器实现翱翔空中甚至太空的梦想,来弥补缺乏翅膀的缺憾。但人类技术远未达到在实现飞行自由的同时确保人类生命的安全。这恐怕是法航乃至所有空中飞机带给全球的最大警讯,也曝露出人类飞行技术上的瑕疵。
飞行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朝发夕至的洲际旅行变成了现实。但是,凡事都是利弊并存。航空飞行的便捷性,是靠“就怕万一”的风险性支撑的。和陆上、海上的交通运输安全事故不同,一旦飞机在空中发生技术故障,机毁人亡的悲戚命运几乎是100%。也正因为如此,年初全美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飞机因鸟群撞击引擎而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上,被称作“奇迹”,机长萨伦伯格成为被总统接见的英雄。但是,从权威专家到各航空公司,咸认为航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飞行风险大多集中在起降过程中。如果从飞行事故造成的死难人数看,这种观点确实有理,毕竟每年仅有千人死于飞机失事,和陆上交通事故造成的数千万人数相比确乎微乎其微。但是,相对于后者,空中事故一旦发生是无可挽回的,是眼睁睁地看着生命陨落。事故造成的人类心灵伤痛和无奈奈何的自责是久远和深沉的。加上飞机造价昂贵,飞机失事人员又大都是高端精英人士。所以,空难造成的生命财产的附加损失是最大的。从生命价值而言,世上不仅没有绝对安全的交通方式,也无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说。
世界民航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但市场主要由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瓜分。虽然,波音和空客各种型号的大型民航客机的安全指数逐年提高,但是囿于缺乏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波音和空客的升级换代,主要体现在在速度、空间和豪华度上,在安全性能上并没有质的变化。超豪华的协和客机因为安全事故频仍而推出市场,其实也是给波音和空客的市场警醒。作为交通工具,尤其是高空飞行的航空器,如果在飞行安全上没有革命性的突破,波音和空客也将面临着协和进入博物馆的命运。既然军机可以通过跳伞来保障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民用客机自然也应有在遭遇飞行故障时进行生命保全的防护措施。
对中国而言,大飞机计划已经提上日程。当下正是发挥国人智慧,研发更安全更能应对空中紧急情况的新一代飞机的契机。如果中国能够研发出新一代安全性的大飞机来,不啻是航空业的一场革命,也将改写现有的航空运营的市场格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