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市「虚热」带来泡沫风险

(2009-05-25 05:27:26)
标签:

杂谈

分类: 香港大公报文集

本文刊于5月25日香港大公报

 

 

近期,国内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商品房成交量持续回暖,导致房价看涨。对于多数购房者而言,买还是不买的抉择依然艰难。专家认为,大规模推动房价上涨因素目前并不存在,当价格越过刚性需求承受能力,成交量势必萎缩,或将迎来楼市的新一轮调整。另据报道,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市场现「阳春」苗头

数据显示,房价下降幅度减少,甚至出现了环比上扬。如果考虑到京沪深等一线城市以「高溢价」重现「抢地」热潮的情况,房市给人的印象是房价似乎已到谷底,开始出现新一轮的繁荣景象。似乎一线城市的成交量也支撑了这个市场趋势。据统计,与楼市最高峰的2007年月均成交量相比,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天津、武汉、重庆、南京、杭州10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均大幅超过2007年月均成交量。

但必须指出,中国4月份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不够乐观。广交会的颓势显示,中国外贸形势依然没有好转,靠强大投资支撑的内需市场依然不够稳定,尤其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猪肉价格下降28.6%,从而影响到食品价格下降幅度近乎一个百分点。据统计,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5%;至于PPI,4月PPI同比下滑6.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9.6%,为连续第5个月负增长。CPI、PPI双降,凸显国内消费市场依然疲软,复苏迹象极其孱弱。

在此情势下,房市逆势利好就值得怀疑和警惕。到底是哪里个环节催生了房市的热火?笔者以为有三大因素:

一是地方政府的推动。金融危机以来,在中央对是否救房市没有表态的时候,各地政府纷纷表态和出台形形色色的救市举措。甚至一些地方大员发出了买房就是爱国的声音。可以说,房市萎靡,对地方政府的GDP以及财政收入不啻是极大的打击。因此,在保增长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对就房市充满著迫不及待的焦虑。在中央以保障民生安居为目的,出台降低税费和购买第二套房等相对平稳的房市举措后,各地无疑等来了尚方宝剑,使得凝滞的房市被人为盘活。

二是房地产商的鼓噪。金融危机以来,房价处于缓降中,但由于前几年的房价高位积累,房价下降幅度远未达到消费者的心理底线。因此,消费者在观望,从而引发商品房空置率增加、在建商品房停顿、资金链断档。在连番的降价营销策略之后,趁著政策面的利好,地产商们利用各种宣传和市场操作手段,也使得房市从表象上「好起来」。

三是投资大环境的拉动。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信贷空前活跃,掀起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潮,房市也因此好风借力,出现市场「阳春」的苗头。

防「虚热」任务艰巨

但是,在宏观经济基础不稳,经济复苏迹象不显的情势下,房市不可能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防止房市虚热,防止泡沫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在全球银根放松,中国货币投放持续放量增长的时候,资金流应该着重支持民生保障和民生工程,而不应该流向房地产市场。也就是说,除了货币投放的政策性节制外,也应该给信贷加上一个节流阀,而开关权必须掌控在中央层面,不能放权给各级政府。否则,信贷资金可能会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和一些专为发展速度和提高政绩而规划的好大喜功的工程上去。国家扩大内需的大投资计划就有异化为经济过热和推升第二波房市泡沫的危险。

权威经济学家预测,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7%,较之第一季度呈现出相对乐观的复苏之势。4月份是第二季度宏观经济能否健康增长、平和复苏的关键起始。对于房市逆市而起的走热,决策层和经济学家还应慎重以对。毕竟,有著泡沫残留和尾大不掉的商品房积存的房市,不可能在消化不良的市场语境下健康成长。在货币投放过大、政府主导投资、私人资本环顾旁观、银行利率已经低至底线的情况下,在应对市场通缩的同时,也要避免新一轮通胀卷土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