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长安 彰显古城文化软实力
(2009-05-24 10:46:14)
标签:
杂谈 |
本文为西安晚报独家稿件,刊于24日
中国诗歌节在古城西安拉开帷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三百篇开中国诗的先河,但唐诗却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唐代诗人,李、杜、元、白,无不以聚首长安为人生最大理想。可以说,诗是盛唐的气象,长安是诗的不朽载体。诗意长安,也幻化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凝聚成现代人浪漫追怀的盛世梦想。现代西安,是盛唐故都,虽历史的繁华如云烟消弭,但现实的昌盛却是依然。在这片具有丰富历史遗存的土地上重演诗意长安的瑰梦,不是伤情的怀旧,而在于彰显和释放现实的文化软实力。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载体。现代中国,是大众文化鹊起,多元文化形成的时代。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诗歌也好,小说也罢,其他形式的文化艺术也好,就消融了精英和草根的禁脔屏障,成为人人表达自我、抒发胸臆和彰显审美情怀的手段。遥想盛唐时代,诗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游侠的李白,苦吟的贾岛,落魄的张继,甚至沦落娼门的女子,都可以诗意地行吟、诗意地栖居着。所以,西安举办诗歌节,长安诗意漫市井,似乎有着超越时空的时代共鸣。
西安举办中国诗歌节,旨在借助这一文化载体,涵养国人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体现古城西安得天独厚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西安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重新焕发出开放进取的精神,已经形成了高科技产业和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集群链,并在各个有特色的园区内孵化并释放出相当的生产力。尤其在金融危机情势下,珠三角、长三角迎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梗阻的拐点,国际投资大计划着力布局和启动内需市场,中西部正是内需市场的主战场。西安处于“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依托于雄厚的科技实力、区位优势,可谓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优势。
西安从来不缺文化积淀,也不乏人才资源,更有深厚的工业化基础,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又得天独厚。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凝固的历史文化积淀盘活成文化上的软实力,使西安成为投资人、文化人、普通人心向往之的城市。所以,举办各种各样的展会也好,承接中国诗歌节也罢,西安不仅仅是靠这些活动提升古城的知名度,更是要涵养城市内涵,释放古城的文化软实力。
西安举办中国诗歌节这个由头,如果仅仅让人联想长安诗意,怀古幽思,那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只有让人感悟到西安现实的诗意,未来发展的希望,汩汩而出的文化软实力,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