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高交会富有更多市民文化属性

(2008-10-14 06:36:35)
标签:

杂谈

本文刊发于10月14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时评
    10月12日,让深圳引以为豪的高交会又将拉开她华丽的大幕,全市人民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高交会十周岁的生日,大举庆祝自然在情理之中。然而,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路口,总结经验、反思教训、筹划未来,眼下则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10月8日《南方都市报》)
    高交会十周年,是深圳会展经济中最成功的一例。追溯其诞生的十年历史,充满了高端性的官方色彩,如它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所推进催生,如它每年有深圳市政府主办,如其成为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使深圳高新科技产业成为深圳市发展的第一支柱等。而且,高交会诞生于深圳建市20周年之际,如今又迎来十周年华诞。覆盖其上的诸多象征含义则延伸着政府高层宏大遥远的鹏程发展远景。
    如果说高交会十年磨剑就是为了打造“中国科技第一展”,为了将科技的生产力发挥到极致,窃以为那只是成就了高交会“高处不胜寒”的寂寞高手。成为科技衍生GDP的体制内工具,而远离世俗民生和深圳的城市文化。果如此,过于经济人的高交会和人文关怀是绝缘的。
    所以,相对于政府人士寄予高交会的蓝图遐思,我更喜欢市民们心中的高交会。正如很多市民所说,高交会更像是深圳人的“年夜饭”。因为高交会来临时----天下客商云集,这使深圳变得活泼生动和热闹,更使这个移民城市充溢着多元欢乐的气氛;处处彩旗飘扬洋溢着喜庆气氛。相较于每逢年关众多深圳人离城返乡的冷清景象,高交会已经成为深圳人盛大的节日。而十年习惯的濡染,也使大多数深圳市民认同了高交会蕴含的城市文化属性。
    更重要的是,十年高交会更给深圳人以潜移默化的科普启蒙。每年高交会,总有世界前沿的高科技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到深圳,让深圳市民零距离接触高科技的机会,让深圳市民大开眼界。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参观高交会的深圳市民高达4000万人次。而且,扶老携幼现场感受高科技已成习惯。耳濡目染,深圳市民的科普素养和文化素质就会提高。人的素质高了,深圳的城市文化也多了科普的气息。所谓提升“软实力”,除了靠财政挹注和文化立市的政策设计,市民集体无意识地参与高交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吸收会展文化的营养,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国也好,城也罢,人都是社会群落的最活跃因素。当大多数深圳人将高交会都视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高交会就成为城市人文的象征,也可以说是深圳民俗的载体。
    一个没有文化图腾的城市是可悲的。深圳要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就必须像浪漫的巴黎、绅士的伦敦那样具有世人认可的城市性格。移民城市,是深圳的自然属性而非文化属性。深圳没有悠久的历史,现成的文化积淀,又处于广州和香港两大城市的“三明治”夹层尴尬中。如何打造深圳的城市文化,靠行政设计或蓝图性的“自我封号”是缺乏说服力的。
    十年高交会给深圳城市文化提供了凝神聚气的平台,不用行政号召,深圳市民已经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虽然其流韵的市民文化还难以用一个语词概括,但已是静水深流,脉脉有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