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范汉字书写才能保值传统文化

(2008-04-05 08:16:00)
标签:

杂谈


    在昨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昨天透露,我国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4月4日《新京报》)
    信息化时代的人们或都有这样的尴尬,字写得越来越少,学习和工作的文本几乎都由电脑一气呵成。虽然效率高了,但是文字却都成了虚拟的比特,哪怕是最简单的字,真要用笔写出来,有时候真的很难。于是就出现了会看,会读,会意但不会书写的尴尬。
    说到底,这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负效应。要改变这种尴尬,要全民重新回到书写时代是不现实的,但是规范汉字书写,确认书写标准,以强制考核的方式促使国民从启蒙时代到成人时代不忘捉笔,确实是件十分迫切的事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词是文化的具象。语言和文字永续存留,薪火相传,才能使其承载的文化保值而不消逝。中华文明文化,千古一系,自古融合,堪称人类奇迹。虽然语言多有方音区隔,今古音变也难以训诂,但是文字传承的脉略却是十分的清晰。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行书,5000余年,汉字七体,方块文字就能打破地域差别和时空阻隔,形成文化共鸣和审美通感,从而形成了以汉字为主体的汉字书写圈和儒教文化圈。
    和字母文化不同,汉字象形会意的抽象意涵一方面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另一方面也使汉字书写本身成为艺术。书法,和中国画一起并称书画就是真实写照。如果说写意的画是审美的肉,书法中的汉字就是审美的灵。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的书必须用精细飘逸的毛笔才能写就,文房四宝才能连带成为艺术的佐料。硬笔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而来,书法艺术遭到了第一次的时代挑战。“五.四”以降,汉字书写因为硬笔普及而书写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汉字书写的艺术性也大打折扣。及至现代,能写一笔好字的读书人已是凤毛麟角,书法已经成为极少数人专业人士的禁脔。
    如前述,信息时代,书写汉字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专利。一旦进入大学和成人世界,电脑代替了笔触,虚拟输入绑架了现实书写。个性书写的文字越来越少,呆板印刷的文字越来越多。如此情势,除了造成很多人不会写字外,还有就是文字规范泛滥。因为在华人世界,存在着繁简两个系统,港台等地用繁体字,中国内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居区使用简体字,在全球化态势下,繁简直面交接,造成了标准紊乱,繁简杂糅的情况。
    现实生活可以多维,但从文化传承和教育启蒙的角度言,标准必须统一,字体必须规范。我国已有标准的《简化字总表》,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技术和立法层面确认了简化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所以,从学习和书写的角度讲,规范汉字书写,就是规范简化汉字的书写。写得标准,写得规范,写得美观,不单是实用的工具性要求,也是保值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书同文,早在秦皇统一中国时就已明确。规范汉字书写,实际上也是现实语境下的书同文规范。这一标准规范不是要消弭繁体字,而在于确认简体字的主体文化地位,使龙的子孙莫因信息时代的数字模拟而忘记汉字的现实书写,使更多有志于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更有兴趣和更有效率地学习汉字,使中华文化的传承莫因文字书写上的混乱而形成断层和贬值。
    (本文刊发于4月5日西安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