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嫁祸未婚女青年的房价高企寓言

(2007-12-13 08:32:08)
标签:

时事评论

    在一个几乎开始对高房价“病急乱投医”的年代,非但政府频频开出“大药方”,各类“民间偏方”也纷纷登场。日前,房地产商冯仑开出的“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买房应限制在35岁以上”的偏方,引起了经济学家与房地产商的兴趣。(11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未婚女青年成了房价高企的罪魁祸首,“女人是祸水”的传统政治阴谋论开始在房地产商的嘴里异化为市场领域里的性别歧视。这不啻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
    大众娱乐时代的中国也多了八卦式的调侃,只不过房市这样攸关国计民生的大课题是不可以黑色幽默的。此种怪论不值一驳。未婚女青年面临着成家立业和未来相夫教子的责任,希望通过买房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安乐窝毋庸置疑。不过,那是基本的民生愿景,是符合法、理、情的人性诉求。这和推高房价有何联系?若果当前房地产皆如未婚女青年所愿,家家户户皆能实现居有其所,那倒不是房市无序而是一片和谐了。
    多元社会,人人皆有表达之权,可是相关人士亦不可胡言乱语。当下房市乱局,已经导致政府困扰和民生焦灼。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11月份CPI上升6.9,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5.6%,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2%,租房价格上涨4.5%。可见,推长房价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以根本化解。也正基于此点,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下年度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创历史新高。同时,央行在近期民意的争执下设定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第二套房标准。
   这些现实尴尬,除非极少数新富者阶层,全民心绪是同此凉热。如果将房价高企罪责由未婚女青年担承,即意味着这部分群体是投机房产的主力军。事实上,这部分群体要么刚刚踏入社会,要么还没有工作,是支付能力最为孱弱的群体。他们要么没有资格成为“房奴”,要么是“房奴”里面最痛苦的一群。
    从国家宏调一轮高过一轮,限房紧箍一圈紧过一圈的政策宣示下,剑锋所指显然不是懵懂的所谓未婚女青年,而是直逼政府、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商。
    政府掌握着土地出租出卖的权力,是房地产得以跨入市场流转的第一环节,地价高低直接决定着房市最终价格构成。政府一方面自觉地充当着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但也难免陷入市场困局,譬如在出售土地上的市场调研不足或缺乏监管所造成房地产商无序的土地囤积。据统计,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相当数量的土地被囤积和倒卖。(见12月10日《北京晨报》)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商依靠囤地搞增发,搞增发拿来钱继续囤地,然后继续增发,然后接着囤地。这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特有的一条奇怪的资金链条。土地已不再是用来开发的资源,而是变成了它们手中的筹码。
    更困扰的是,由于卖地成为地方财政来源的主要渠道,从而和房地产商形成了一种利益链。这种利益链不断,每一块卖出的土地上就会激发出开放商更为恣肆的开发逐利欲望。而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是倍增关系。所以,地方政府不走出土地财政的怪圈,国家遏制房地产的宏调举措就得不到严格的贯彻执行,房市虚热的泡沫也就无法涤清。
    金融机构的责任在于执行国家信贷政策不言,一方面对房地产开发的信贷和投资投机信贷失之过宽,另一方面又对中低收入阶层购房居住信贷失之过严。说到底还是基于利润牵引而膨胀了经济人的逐利欲望而忽略了国家利益的金融风险和扶助民生的社会责任。
    房地产商是房市高企的市场主体,它和政府和信贷之间失衡的关系且不代言,关键是完全脱离了民生需求而制造市场泡沫。从房地产利润的构成看,最终的消费和埋单者应是中低收入者阶层。这部分阶层是以“房奴”的形式承受着数十年债务的煎熬。而房地产商和少数投机者则成了寄生获利者阶层。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抬高房价以获取高额利润。房市在虚热中踯躅前行,就有无尽的“房奴”为其支撑;一旦房市崩溃,则由政府和银行承担社会后果和金融风险。
    综上,非法的房地产开发商才是房价高企的罪魁祸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