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善政要考虑中小学生的消化能力

(2007-06-05 08:02:31)
6月5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秋季开学,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要跳校园集体舞,其中男女生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将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记者昨天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决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6月3日《北京晨报》)
    近来,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的善政频频亮剑:4月21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规定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军训制度化和学籍化;5月初,教育部又规定中小学每天体育锻炼每天要有1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同时对中小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做了规定。此番要求全国中小学生每天必跳集体舞,显见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的审美情绪、集体意识和锻炼身体的多重目的。在笔者看来,还能强化青春期异性健康交流的作用。
    教育部善政连番出台,象征了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素质教育的良苦用心。但须指出,善政若落实不到位,检查监督不健全,未必能够发挥好的效果,甚至会滋生负面效应。目前弥漫中小学生校园的最大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功利惯性已经在各级学校和亿万家庭中生根。学习、考试成为校园的全部。当分数成为升学的唯一要素时,德智体美中的“体美”因素被疏离是逻辑必然。尾大不掉的应试教育体制不逆转,以分数决定一切的升学制度不改变,所有的政策宣示都是枉然。
    而且,若学生们依然沉溺于“书山题海”中,也就没有时间去消化那些善政。如果要消化那些善政,学校就必须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去完成。这样就违背了让学生们休息好、锻炼好、玩好的目的。当然,学校也可以通过形式主义或敷衍塞责的方式囫囵吞枣这些善政,那也违背了这些善政的良善目的。所以,应试教育思维不除,不将中小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这些善政效果上是要打折扣的。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还是军训、锻炼规定抑或由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均宣称经历了调研和适合学生特点,但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强制制定,然后交与各级学校实践落实。这种善政出台的程序在多元交互时代显得有些过时。如果说上几代人还能被动消化这些善政,现在思维活跃的中小学生极有可能会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强加给他们的这些东西充满逆反心理。如果说学生们做操是懒洋洋的比划,带着逆反去跳舞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绪?还能起到锻炼的目的?
    所以,在政策出台之前,教育主管部门多征询学校意见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感受是必要的,也是契合时代“与人为本”特点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要懂一点教育心理学,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更要摸清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简言之,政策制定者不能凭借经验、想像和感觉进行决策。教育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公开性、透明性,给予公众广度与深度的参与。因而,与其说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理性主义的科学过程(即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效果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协商的政治过程,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家长期望和中小学生健康各方利益的博弈,不是政策条文就能平衡的。
    通过体制更新,彻底解决应试教育的顽疾,才能使学校、家长们放弃对中小学生追加额外的学习负担,教育部制定的各种善政才有机会被各级学校认真执行和消化,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才能体会善政之善,从而缓解导致身心疲惫的学习恐惧。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6/05/content_178286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