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晨报:副市长养牛不应该是新闻

(2007-01-06 13:36:04)

一个是管着10万人的副市长,一个是管着200头牛的牛倌,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联系,但在潘灼焕身上,这两个职业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现在当着牛倌的潘灼焕,两年前还是东兴市的副市长。为了养牛,他放弃了副市长的职位,来到了横县。这一干,他还真干出了名堂。1月3日,记者在横县校椅镇周进村见到了这个曾在当地轰动一时的“市长牛倌”。(1月5日《南国早报》)
印象中,副省长回乡务农也曾经引发媒体的大肆报道。新年伊始,副市长养牛又成了新闻。为何媒体和公众热衷于报道此类新闻呢?我看还是我们思维中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一个人一旦做了官,无论官大官小,无论在职去职,实质性的乌纱帽没了,但在媒体和公众的心里还有虚拟的乌纱帽牢牢地存在着。因为有了这顶乌纱帽,在职威严赫赫才是正理,去职在城安享晚年或通过其他的形式发挥余热也是常识。可一旦离了城,回了乡,务了农,更别说养了牛,副省长或副市长就立刻成了新闻人物。这其实与副省长和副市长无关,因为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反倒是媒体的脑子里有着贵恙,公众的眼眸里有惊奇。除此外,媒体无端的打扰和对去职官员们形成的聒噪和骚扰,也搅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甚至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在农业社会,封建时代的官僚们仕途圆满最终要告老还乡,仕途坎坷也要归隐田园。由仕到农到隐,追求的都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想。当今时代,适逢多元,官员去职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正常退休者大多选择城市以求晚年更好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可;返乡,亦可!中途退职者,或从事经济活动,或从事其他以实现其人生的理想,更无不可!媒体和公众若对此见怪不怪,不把此当作新闻,才是多元社会的常态。若莫名关注,赋予其莫大的新闻价值予以大众传播。只能说新闻媒体太注重官本位和乌纱帽效应。
而无论是副省长回乡当农民还是副市长养牛,媒体都对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为予以了表彰。当然,他们这种帮助乡民脱贫的行为的确让人敬佩。但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即退休官员无论身份如何异变,其在职时的影响力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媒体的厚爱是影响力,如当地农民对其行为的追随也是影响力的结果,至若其经营的市场行为也难免搀杂着其在任时人脉关系所带来的方便...总之,只要退职官员的影响力存在,其一举一动都难免对当地政府构成或多或少的干扰。在我们以赞赏的口吻盛赞副省长和副市长当农民或养牛时,我们应该深深思索这样的问题:一个普通的农民会享受到媒体如此的眷顾吗?
故而,笔者不反对任何高官回乡当农民,也不觉得副市长养牛有什么不妥之处。问题出在媒体和公众对他们画蛇添足的关心上,即便关注他们,也没有必要挂上已和他们无关的官衔。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退休的官员们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媒体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将他们描写为新闻人物呢?市场经济时代,人人平等,职业再无贵贱,媒体作为舆论先锋,应摒弃官本位思维,给予普罗大众平等的关注和关怀,媒体才是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



文章引用自: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7-01/06/content_150887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