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评论:网上流行"逃票攻略"的多维省思

(2006-10-07 10:55:29)
旅游“逃票攻略”网上热炒,旅游从业人员称可行性很小,网友称景点应检讨“高票价”现象,“数‘精明’人物,还看我‘逃票大全’!”(10月6日《半岛晨报》)

一边是网友大加挞伐游客的不文明习惯,一边是网友热炒黄金周旅游景点的“逃票攻略”。看似相互矛盾的对立观点确然出自同一网络之虚拟空间,能武断评判网友矛盾、功利和虚伪吗?显然不能。网络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映射信息平台,束射的信息最广泛,最真实也最繁杂。考察其溢出效应正是现实社会的真是写照----公众意识到文明出游的迫切需要,也对出游环境面临的现实困境无可奈何。网民们自发贴到虚拟空间的“逃票攻略”虽然有不文明因素的浸染,但也是旅游市场直接的现实反应。因而,公众和媒体单纯对以道德口水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深挖这种现象之根源。

细细分析,所谓“逃票攻略”涵盖大部分国内热点旅游城市的热门线路——西藏、云南、海南……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也位列其中。这说明“逃票”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有“魅力”的。而这,也恰恰是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所需深刻反思的问题:为何到了黄金周,游客的“逃票攻略”开始盛行?排除一部分爱占便宜的“逃票族”外,其他人循其捷径显然是有原因的。联想到每到黄金周就暴涨的高票价,检讨旅游景点层层设卡的景内景,设想景点管理方缺少景点科学规划超量接待游客的现实,想想景区落后混乱的监管模式……旅游景点杀鸡取卵的急功近利思维有多少是基于游客的利益和人文关怀?

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旅游景区在票务、服务和管理上的种种功利性弊端客观上只是将游客当成了单纯谋利的对象而缺乏最基础的关怀和尊重。“上帝也疯狂”,游客以“逃票”应对实乃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偏激性策略。因而,游客的行为固然不值称赞,但遭受逃票之害的各景区更应感到耻辱和尴尬。毕竟有了景区接待上的偏差之“因”才有游客逃票之“果”!

值得怀疑的是,笔者宁愿相信网络流行的所谓“逃票攻略”只是网民们的另类恶搞笑话。毕竟很多风景名胜区都到处于封闭式管理。公园和人造景观大都设置数门,而门门都有数个检票人员虎视眈眈地盯着游客;至于名山大川,景区管理者往往是把住关键隘口,其他各处即便无人看管,游客没有足够的胆量也不敢贸然拿生命逃票求得“到此一游”的瞬间快感。因而,“逃票攻略”所列举的一些“斗智斗勇”的秘笈在现实中未必奏效。难怪大连老虎滩极地馆企划部工作人员闻听网上热炒“逃票方案”显得非常惊讶,感言:“这个几率太小了。”当然,有散兵游勇企图跟着旅游团企图蒙混过关估计是有的。不过,在导游和检票人员的双监督下,这样的情事成功率也不会高。

不过,正因为“逃票攻略”的无厘头真实和搞笑,才使得各景区更为尴尬和讽刺意味浓厚。一方面说明游客面对旅游景区的不满和无奈,只能通过恶搞的“逃票攻略”以情感宣泄;另方面也凸显各景区在经历数个“黄金周”的洗礼后依然秉承功利性的接待观,并未在接待能力、方式和服务质量上有根本改观。不科学的高票价已经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逆向思维,如果游客们真的能通过逃票舒缓高票价的压力,人们也未必会在网上无端恶搞宣泄了。就此而言,“逃票攻略”也是广大游客无可奈何的尴尬。这种尴尬不过是“不平则鸣”的条件反射而已。信息技术的平民化,使得草根阶层能和精英们一道在虚拟世界发出同样振聋发聩的声音。这是中国的多元带来的社会进步。从反面看,网上的“逃票攻略”说明信息的泛滥,此类信息未必确实,甚至会误导游客,故需要甄别筛选和引导;从侧面看,“逃票攻略”确实反映了当前旅游市场面临的尴尬和窘况,特别折射了高票价给游人带来的深层困扰;从正面看,也透视出“黄金周”旅游在经历多年以后也需要重新思索以实现超越。客观言,景区提高票价也是基于全民集中休假和集中出游的无奈举措。带薪休假,分散假期等等举措或许会缓解“黄金周”的压力和消解诸如“逃票”和景区管理混乱等难题。尤为进者,探索新的休闲模式,也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文明出游习惯和休闲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