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香港大公报文集 |
美利用伊朗軍演攪局/張敬偉
2006-8-25
黎以衝突好不容易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停火,伊朗又開始了代號「佐洛菲卡爾」大規模軍演。伊朗軍演的時機十分敏感,距伊朗答覆六國解決伊朗核問題「一攬子激勵方案」的日子、8月22日僅3天時間。故軍演明顯具有威懾以色列和警告美國的雙重意涵。
意味深長的是,美國政界和主流媒體近期卻在鼓噪「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驚人消息。8月7日,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認為人類「已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初級階段」。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也專門撰書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於2007年5月某日爆發。」美國著名的《外交政策》雜誌也於近日發表文章認為人類正身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夜」。更有甚者,美國主流報紙《華爾街日報》近日刊載了美國政治學家、東方學專家貝爾南德.劉易斯的文章「世界站在新的世界大戰門檻上,戰爭將於8月22日在中東地區爆發。」
鼓噪「大戰爆發」
原來,美國是在暗示伊朗是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這不過是美國應對伊朗「核危機」的另一策略選擇。顯然,美國政府的意圖意在 「一石多鳥」……
一是棒喝伊朗的軍演示威,提醒其不要忘記8月22日這個六大國「最後通牒」的日子。《華爾街日報》將世界大戰的日子定在8月22日,凸顯美國對付伊朗兩翼策略的機巧:一方面伊朗核問題已然是攸關中東和全世界安全的重大問題,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另方面敲打伊朗不要在先知穆罕默德升天的紀念日(8月22日)對以色列有所企圖。
二是將全世界的關注目光聚焦到伊朗核問題上。「伊核」是困擾美國中東戰略的最大障礙。由於黎以衝突,不僅沖淡了國際社會對「伊核」的關注,反而增強了伊朗在中東和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備受國際社會詬病。隨著黎以停火,美國自然要「撥亂反正」,將已是布什政府最大心病的「伊核」提上日程。至為重要的是,「六國方案」帶有多邊的正義性,美國拿此招牌,得理豈能讓人?
把伊朗製造成全球公敵
三是將伊朗製造成全球公敵。美國曾給伊朗冠以「邪惡軸心」的惡名,但國際間不認可這種陰謀化的稱謂。但是黎以戰爭的殘酷讓國際社會對戰爭異常反感。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黨是公開的事實,伊朗以色列是準核國家也為世界所公認。美國刻意將伊朗製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而且是以核武攻擊以色列的方式,是用「核戰恐怖」強化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反感。同時,美國也在昭示世人,美國解決「伊核」危機是拯救全人類的正義行動。
如此看來,「伊朗軍演和世界大戰」並非風馬牛不相及,而是美國深思熟慮解決「伊核」的策略舉動。熟悉美國政情的觀察家們都知道,該國除了政府決策機構,還有官方和民間的諸多智囊研究團體,來自政、經、文、媒並退休退職的高級官員對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一個熱點問題都經過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細緻入微的分析與推演。尤其是攸關美國利益的問題,政府、媒體和戰略學者有時會發出震驚世界的另類消息。如果國際社會一笑置之,那就大錯特錯了。恰如這次美國主流人士和媒體發出的「世界大戰」的聲音,說到底還是為了美國的核心利益故意施放的煙幕彈。
演繹兵不厭詐
有意思的是,和伊朗關係密切的俄羅斯這次也在附和美國的論調。8月11日出版的俄《共青團真理報》以醒目標題吸引了讀者的眼球:「核戰爭將在10天後爆發?」俄羅斯《明日報》主編普羅漢諾夫則指出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難看出,俄羅斯媒體也是為了本國利益而捧場。俄羅斯作為新興能源大國,或許是認為中東大戰有利於本國的能源輸出。不過,較之美國專家和媒體表面誇張實則縝密的推斷,俄羅斯人的邏輯並不嚴密,俄與中東特殊的地緣政治關係,別說世界大戰,就是中東大戰,俄羅斯也很難置之度外。
作為美國最大利益相關者的中國應該有所警示,單純利用歷史經驗反駁美國的說法是很膚淺的,因為地球人都知道世界大戰不可能22日發生(事實證明也沒有發生)。兵不厭詐本是中國人的智慧,美國人卻將之演繹得維妙維肖,這就是超級大國綜合實力的體現。中國要和平崛起,要成為世界強國,除了戰略選擇的得當,靈活策略的博弈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在這方面,美國是中國的老師!
2006-8-25
黎以衝突好不容易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停火,伊朗又開始了代號「佐洛菲卡爾」大規模軍演。伊朗軍演的時機十分敏感,距伊朗答覆六國解決伊朗核問題「一攬子激勵方案」的日子、8月22日僅3天時間。故軍演明顯具有威懾以色列和警告美國的雙重意涵。
意味深長的是,美國政界和主流媒體近期卻在鼓噪「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驚人消息。8月7日,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認為人類「已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初級階段」。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也專門撰書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於2007年5月某日爆發。」美國著名的《外交政策》雜誌也於近日發表文章認為人類正身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夜」。更有甚者,美國主流報紙《華爾街日報》近日刊載了美國政治學家、東方學專家貝爾南德.劉易斯的文章「世界站在新的世界大戰門檻上,戰爭將於8月22日在中東地區爆發。」
鼓噪「大戰爆發」
原來,美國是在暗示伊朗是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這不過是美國應對伊朗「核危機」的另一策略選擇。顯然,美國政府的意圖意在 「一石多鳥」……
一是棒喝伊朗的軍演示威,提醒其不要忘記8月22日這個六大國「最後通牒」的日子。《華爾街日報》將世界大戰的日子定在8月22日,凸顯美國對付伊朗兩翼策略的機巧:一方面伊朗核問題已然是攸關中東和全世界安全的重大問題,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另方面敲打伊朗不要在先知穆罕默德升天的紀念日(8月22日)對以色列有所企圖。
二是將全世界的關注目光聚焦到伊朗核問題上。「伊核」是困擾美國中東戰略的最大障礙。由於黎以衝突,不僅沖淡了國際社會對「伊核」的關注,反而增強了伊朗在中東和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備受國際社會詬病。隨著黎以停火,美國自然要「撥亂反正」,將已是布什政府最大心病的「伊核」提上日程。至為重要的是,「六國方案」帶有多邊的正義性,美國拿此招牌,得理豈能讓人?
把伊朗製造成全球公敵
三是將伊朗製造成全球公敵。美國曾給伊朗冠以「邪惡軸心」的惡名,但國際間不認可這種陰謀化的稱謂。但是黎以戰爭的殘酷讓國際社會對戰爭異常反感。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黨是公開的事實,伊朗以色列是準核國家也為世界所公認。美國刻意將伊朗製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而且是以核武攻擊以色列的方式,是用「核戰恐怖」強化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反感。同時,美國也在昭示世人,美國解決「伊核」危機是拯救全人類的正義行動。
如此看來,「伊朗軍演和世界大戰」並非風馬牛不相及,而是美國深思熟慮解決「伊核」的策略舉動。熟悉美國政情的觀察家們都知道,該國除了政府決策機構,還有官方和民間的諸多智囊研究團體,來自政、經、文、媒並退休退職的高級官員對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一個熱點問題都經過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細緻入微的分析與推演。尤其是攸關美國利益的問題,政府、媒體和戰略學者有時會發出震驚世界的另類消息。如果國際社會一笑置之,那就大錯特錯了。恰如這次美國主流人士和媒體發出的「世界大戰」的聲音,說到底還是為了美國的核心利益故意施放的煙幕彈。
演繹兵不厭詐
有意思的是,和伊朗關係密切的俄羅斯這次也在附和美國的論調。8月11日出版的俄《共青團真理報》以醒目標題吸引了讀者的眼球:「核戰爭將在10天後爆發?」俄羅斯《明日報》主編普羅漢諾夫則指出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難看出,俄羅斯媒體也是為了本國利益而捧場。俄羅斯作為新興能源大國,或許是認為中東大戰有利於本國的能源輸出。不過,較之美國專家和媒體表面誇張實則縝密的推斷,俄羅斯人的邏輯並不嚴密,俄與中東特殊的地緣政治關係,別說世界大戰,就是中東大戰,俄羅斯也很難置之度外。
作為美國最大利益相關者的中國應該有所警示,單純利用歷史經驗反駁美國的說法是很膚淺的,因為地球人都知道世界大戰不可能22日發生(事實證明也沒有發生)。兵不厭詐本是中國人的智慧,美國人卻將之演繹得維妙維肖,這就是超級大國綜合實力的體現。中國要和平崛起,要成為世界強國,除了戰略選擇的得當,靈活策略的博弈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在這方面,美國是中國的老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