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徽州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历史上这里出了不少富商,在皖南的群山之中隐藏着很多古老的村落,这些古村落是许多的徽商的祖籍,到皖南旅游古村落是绕不开的景点,在绩溪县的家朋乡有一个坎头古村落,相比声名在外的西递,宏村,坎头显得默默无闻,然而就是这种默默无闻使得坎头古村落更显得原始与自然。

坎头古村落坐落在家朋乡政府所在地,整个村落建在一条溪流两侧的山坡上,民居依托山势错落有致,坎头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坎头古村落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村里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历史上虽经历了几次特大洪灾的洗礼但古貌依旧。

皖南古村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发源于南部山区的云川溪穿村而过,这条溪流则是坎头村的“水街”,店铺则分列在溪水的两旁。

坎头村的先民在村落的选址上可谓是煞费苦心,除了生活方便外还蕴含着风水学的知识,水自然是绕不开的因素,这条溪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提供着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功能。
皖南的古村落或许是因为大多地处深山之中的缘故,历史上躲过了多次的战火破坏,皖南是我中华大地徽派古民居最集中也是保存最好的地方。
民居房檐上的瓦当,砖雕栩栩如生,居住在这里的原居民在建房之初是相当讲究的。
临溪而建的“听泉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据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听泉楼”的廊檐上挂着四串铜铃,随着不同的风向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据说坎头人能通过听铃声,辨风向和判断天气的变化。
坎头古村落
1989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子周边环境优美吸引着大批摄影爱好者到此采风,这里也被誉为“徽州古村落的明珠”。
“节妇坊”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碑坊上有“恩荣”二字,牌坊四栏、三门、五楼、石雕工艺精美。
古徽州的牌坊很多,这种建在宗祠门口的却是罕见,据说许氏宗祠的修建者叫做许金,许金自幼丧父,依母生活,常受族人冷眼,发迹后建祠,要让族人从他母亲胯下走过,后来许金的义子胡宗宪上书嘉靖皇帝在宗祠大门为许母立牌坊,在宗祠主梁上刻凤,于是便出现了宗祠门立节妇坊的奇事。
节妇坊后面就是许氏宗祠,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96年,许姓族人迁居于此开始繁衍生息。
许氏族人中最著名的要数与美帝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许家朋了,许家朋牺牲后都被追认为英雄,家朋乡也是由此而来。

祠堂墙壁上辟邪的麒麟和狮子栩栩如生。


坎头古村落随着英雄事迹的淡去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人们都热衷于追星的当下这里很少再被人关注。
正是因为坎头古村落不被太多的人所关注,这里的很多古民居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与那些返修重建的仿古民居相比这里更加古朴和自然。
坎头古村落周边没有什么工业,在没有成为旅游景点之前这里是典型的农耕社会,但这也赋予了坎头古村优良的生活环境。
或许是因为皖南古村落太多,这里的游人不多。

溪水清可见底,村民饲养的鸭子在水中自由游弋。
坎头没有太多的深宅大院,很多民居就是普通人家的居所,这恰巧是研究徽派古民居的样板,据说日本友人到这里游览后称坎头是"中国古民居、古村落的主体教材"。

坎头古村落不被太多的旅行团所关注,却备受自驾游游客的钟爱,村落周边有连绵的群山和层层叠叠的梯田,春秋两季是游客最多的时候,家朋的油菜花海和金色稻田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的主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