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起医疗事故引发的思考

(2023-03-03 21:25:27)
分类: 医者良心

最近媒体报道,有位40岁的吴女士在去年11月份体检时查出左侧有较为严重的乳腺结节。一个月后,也就是去年1214日,女士选择一家三甲专科医院对左侧乳腺结节进行手术。

    据吴女士所说,当时不论是自己还是医院的医生都认为是一个小手术,术后两三天便可回去上班了。手术当天,在做结节手术时,医生做了速冻活检,而在手术半个小后,医生出来告知吴女士的丈夫得出的结果是恶性,必须切除乳房,不切不行。吴女士的丈夫觉得不可能,便没有签名,医生在催促,于是吴女士的丈夫要求要叫醒自己的老婆,问下什么情况?

    但是医生把他老婆叫醒后,就拿着同意书出来,说吴女士签名了。而吴女士说医生告诉她这个时间不等人的,要赶紧切掉,从麻醉中被叫醒的吴女士迷迷糊糊的,心想既然是恶性的,那不切是不行,于是签了字,便把乳房切了。

    而术后的病理检查,再次确诊为小叶原位癌,需要进一步治疗。吴女士便只能调整好心态,准备积极抗癌,她选择到另一家医院去做后续治疗,医生要求重新会诊,她借了切片给这家医院后,结果却是没有癌。又去了另外一家三甲医院进行病理会诊,结果也不是癌症。 

   吴女士找到当时为自己手术的医生,医生不承认自己错误,说当时的治疗方案是以病理为标准的,要她找病理科解决。或者去医调委。

    病理科的医生解释当时在冰冻的切片是有5%的误差,还承认是自己水平有限,判断失误,而当记者问及这种有失误的报告能否作为医生手术的标准?病理科的医生解释下一步的判断是手术医生自己判断。

   尽管媒体当晚22点发的视频和文章,第二天就删除了,但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面对记者的病理医生痛苦和无助的样子让我们特别心酸。

   我收集了该患者的病理报告如下:

   冰冻病理诊断:(左侧乳腺)恶性病变,具体待常规病理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Calpnin (肌上皮存在),CK+),34βE12+),CK5/6(肌上皮存在),CK7+),E-cadherin+),ER 40% +),HER-21+),Ki-67(约30%+),P63(肌上皮存在), PR60% 2+),S-100(肌上皮存在)。

   石蜡病理诊断:小叶原位癌,伴局部浸润。

   第一家会诊医院病理诊断:(左侧乳腺及肿物)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符合结节性腺病,局灶导管上皮增生活跃,建议密切随诊。上切缘、下切缘、内切缘、外切缘、基底、皮肤及乳头均末见病变。淋巴结未查见肿瘤转移(0/19)

   第二家会诊医院病理诊断:会诊XX医院病理科 HE切片23张,IHC12张,

     1.原病理号225528(1-17):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左乳腺)旺炽性硬化性腺病,上皮增生活跃,免疫表型提示小灶非典型增生可能:

     2.原病理号225528(18-23):淋巴结内未见肿瘤(0/19)

(备注:硬化性旺炽性腺病中,腺泡和间质纤维均活跃增生,腺泡上皮被增生的间质挤压变形,和肿瘤的形态常常难以鉴别。)

    在我看来,这件事本不需要媒体介入的,把病理医生送上风口浪尖对解决医疗纠纷(事故)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反而会恶化医患关系。当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发现诊疗错误时应及时上报医院管理部门,而不是推诿到病理科。医院有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医务科,会对造成器官损害的医疗事故积极善后,赔偿,争取获得患者的谅解。

   从我们专业上来说,旺炽性硬化性腺病与小叶原位癌是很容易混淆的,据我所知,在冰冻快速诊断时常常会发生将小叶癌误诊为硬化性腺病的情况,虽然可以通过二次手术来补救,但是对患者也造成了损失和痛苦。总之,乳腺冰冻诊断风险很大,所以现在一般改用穿刺活检,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从病理医生的角度,我们是最不愿出错的,出现错误即使患者不追究,我们自己也会很内疚,特别是出现器官损伤甚至死亡的,会久久不能释怀,甚至影响心理健康。长期从事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的工作,很多病理医生沦为亚健康状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我们这么戒惧,其实也不敢保证永不犯错。让病理医生面对摄像头回答公众的疑问,承认自己的失误,让我们怎么有信心继续从事这项“刀尖上的舞者”高风险低收入的工作?本来国内病理医生就很缺乏,这些负面宣传又会让很多年轻医生望而却步,希望公众和媒体能对医生的失误多些包容和理解,也希望今后逐渐完善医疗事故保险体系,由保险公司对患者进行赔偿,让出事故的医生缴纳更多的保险金,督促医生提高医疗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姑父做了手术
后一篇:不是脂肪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