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贯中安排曹操烧书的个中奥妙

(2010-01-02 09:46:43)
标签:

读书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曹操

抄袭

孟德新书

短歌行

诗经

文化

青青子衿

分类: 文化随笔

罗贯中安排曹操烧书的个中奥妙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知道曹操被益州别驾张松冤枉为文抄公的那段趣事:杨修想折服那恃才傲物的张松,便取出曹操撰写的兵书《孟德新书》在他面前显摆。张松阅毕,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如流,何为‘新书’?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为了证明自己没说假话,张松还当场把曹操的兵书倒背如流,一字不错。尽管杨修不信曹操是什么文抄公,但他还是把记忆力超群的张松推荐给了曹操,可骄傲自负的曹操就不信这个长得额镢头尖,鼻偃齿露的丑张松能有啥过目不忘的本事,竟认为自己是无意中与古人“英雄所见”略同呢,一羞之下便烧了自己辛苦写就的那本《孟德新书》。

   上面的当然是小说家言,不足为凭的,如果是一整部《孟德新书》,张松怎么可能倒背如流?还说什么“蜀中小儿能做到暗诵如流”,这分明是罗贯中在变着法子贬低曹操呢,那罗贯中为何要在《三国演义》中安排这一情节呢?这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在我看来,罗贯中其实就是借这段戏说和张松之口,影射一下曹操历史上那段当“文抄公”的不光彩“前科”,替先古那些不知名的文人们出上一口恶气。大家想想,一部书背不下,但如果要是换成一两首短小精悍的《诗经》,让“蜀中小儿能做到暗诵如流”,是不是就一点也不稀奇了?

    大家应该知道曹操有一首气势磅礴的经典之作《短歌行》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短歌行》成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当时曹操刚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正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那年冬天的11月15日晚,曹操下令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酒酣耳热之际,,曹操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和。于是,他当众横槊赋诗,唱出了这首著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用这首诗来表达他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壮志雄心,深得后人好评。

    但饱读诗书的罗贯中肯定知道,曹操这首短短100余字的《短歌行》中,有6句分别是抄袭自《诗经》的“鹿鳴”和“子衿”中,而《诗经》就正好是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无名诗人所作,而且是在民间甚广,有些就是孩子拿来当儿歌唱的,这又正好张松所言“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如流...根本就是战国时代无名氏所作,被曹丞相抄袭窃取”等一系列特征高度吻合,如此惊人的相似,如果不是罗贯中的刻意按排又能作何解呢?

    让我们来看看,那两首被曹操剽窃的诗词原句都是什么样的吧:

   《诗经·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诗经·国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虽说是抓住了曹操的“污点”,但罗贯中可能心中也有数,象曹丞相那么大的领导,每天有那么多的军国大事要处理,日理万机的他如果象时下一些领导似的,安排个把秘书代劳然后自己签个名上去,想要多少“著作”做不到?旁人对此就算是明知也未必有什么好办法,但曹操为鼓舞士气居然能亲临前线横槊赋诗,这就已经相当难得了,况他抄袭引用的如此经典,诗歌的字句与意境之间搭配得如此珠连璧合,以至于能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功夫却不是寻常之人能做到的,这就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

    当然,谁又会真的傻到要与古人过不去呢?罗贯中之所以拿曹操抄袭说事,还编排出一段“文抄公”的笑话来,无非就是借着那点酒性,发泄一下对现实的不满而已。正如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所唱的那样:“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罗贯中安排曹操烧书的个中奥妙

罗贯中安排曹操烧书的个中奥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