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博客中国]首页、新浪文化博客[深度阅读]栏目推荐导读本文章
据广州日报载:9月底,江门市“大学生创业一条街”隆重开张了,首批70多名大学生进驻设摊,主要经营有关部门联系的50多家企业的农土特产品。然而,时间刚过去了半个月,这条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就已经人去楼空了。近日,记者在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看到,虽然开业典礼时的彩旗仍在迎风飘扬,但场内所有的摊位已没人经营,只剩下张贴在摊位前的各种宣传单张和厚厚的灰尘。
风风火火操持起来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只半个月就人去楼空,这自然要引发一些媒体的关注。对此,江门市人事局的回应是: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只是暂时停业,主要是因为企业与大学生在对接上出现问题而撤出,大学生创业一条街需有选择性的引入新的企业,并进行大规模的内部调整。但原因真就象他们所说那么简单么?要我说,其实不然,这次“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的草草收场,实质上就是政府导演的
“政绩秀”的一次大现形。
第一, 收入不足糊口,大学生不领情。
有人说大学生们一点小亏都不能吃,还有人说,在学生不领情,政府搭建那么好的平台他们也不好利用。板凳还没焐热就撤了。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我敢说,若是家里有头有面有钱有门路的大学生,绝混不到这“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上来,到这儿来的都是些没有其他出路的穷学生,他们的启动资金本就有限,有的家长省吃俭用给凑的,有的是靠政府贷款的,现在既然利润连糊口都不够,谁能舍得用这点来之不易的钱来打水漂呢?再说创业也应该是多元化,把没有经验的新送进一个没有人气的新市场,说得好听点是“创业”,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在一些本地企业的陪同下充当他们的产品销售下线。那些企业如果供不应求的产品肯定犯不着让大学生来卖,交给大学生的肯定也是自己都悉推销的。所以大学生的赚不着钱退场就好理解了:
“连企业都说很难做下去,我也就不想再虚耗下去了。” 没办法,穷学生们真的是输不起啊。
第二, 加大经营成本,企业家不乐意。
“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既然是政府交办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治任务”,那些被点到名的结对扶持企业明面上自然也不敢不应付,但从内心来说他们是一百个不情愿的。企业家毕竟不是慈善家,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那些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谁能愿意做?进是进来了,但我想念他们绝不会将自己最精干的商业力量、最畅销的产品和最铁的销售渠道交给这些年轻人,不过随便派几个人折腾下几下了事,这些初涉商海的大学生们又如何知道呢?“大学生不仅不能提供解决销售的有效方法,还要我们手把手地教他们最基本的技巧。”
--企业合作方如是说。于是,这条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开张后,当日就有企业撤场,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撤场的企业越来越多,一直搬到最后的人去楼空为止。
第三, 疑似政绩工程,老百姓不捧场。
衡量一个市场能否兴旺的关键因素是客流量,别看开业当天彩旗飘扬人声鼎沸的,可那些都是些前来开会的官员和一些捧场的企业,现就是看热闹的闲人,热热闹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那些官员和捧场的企业闲人熙熙攘攘地走了,可那以后,那些真正的消费者(当地群众)却没有象某些官员预计的那样比肩接踵地来,因为在老百姓们看来,这所谓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
虽然“听起来很美”,但这些长官意志的政绩工程和自己又有多大关系呢?它并不是依照消费者的需要而建的,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系并不大。对咱小老百姓来说,这“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咱自己的小日子是该咋过还咋,当然也就没几个人愿意去捧场了。你想,大家都这心理了,这样失去了消费者支持的市场,又怎么会不泡汤呢?
第四, 经营形式单一,市场规律不买帐。
我估计,在这件事上江门市有关部门会觉得有点冤:按说这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想出的创意不错啊,将企业与大学生捆绑在一起的经营方式,应该是准备“一石三鸟”的:既为学生找到创业的出路,又为企业的产品找到了销路,企业和大学生双赢了,那就等于咱政府在领导经济上又探索出了一条新思路,多好的新闻卖点啊,所以马上就毫不犹豫地“拍脑袋”决策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市场却偏偏不买他们的帐,单一的“拉郎配”经营形式,扎堆的销售产品类别,并没有带来他们想要的效果,非但大学生没赚着钱,就连企业也忙不迭地撤退了,所以“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刚开业了半月就稀里糊涂地关了张。他们一定是百思而不得其解吧?怎么就没有人理解咱政府的一片苦心呢?
我认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政府还是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别总想着一蹴而就,或靠一些短期行为制造眼求效应,更别指望包办代替。要知道,由市长决定市场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咱现在最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为情投意合的男女充当“媒婆”或为即将分娩的女人当“助产士”,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将中意不中意的人都进行“拉郎配”,最后甚至连人家生男生女都由你决定,这样城俎代庖的做法,又怎能取得好的效果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