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温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遭遇一德国籍学生干扰之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遣责干扰者企图破坏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拙劣行径,并对温总理遭遇干扰时的不卑不亢、从容应对表示了高度赞扬,英国方面也明确表示要严惩肇事者。 但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剑桥大学校长通过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大使转来肇事学生的道歉信之后,二月七日,温总理出面为肇事学生求情了,他通过傅莹大使向英方转达的意见是:“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在网络上掀起热议。笔者注意到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浪网的相关报道后,有成千上万个热心网友的留言跟帖,至少有95%以上的网民对总理此举所表现出的仁爱宽厚和大国胸襟表示支持,为我们有慈祥仁爱的好总理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有一首非常棒的藏头诗:“温暖华夏中国人,家喻户晓感亲恩,宝剑锋出降天魔,人间大地再逢春,民生疾苦藏胸怀,好人好样为黎民,总在风雨无情时,理解百姓念苍生”,对总理的钦佩热爱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但也有人对总理此举表示反对或担忧,比如:“坚决反对对外国人大度!凡犯我汉者,虽远必诛!这个德国人犯我中华总理,一定要严惩不怠!”、“总理原谅他,我不原谅他!那是剑桥的学生,怎么处理是他们的事,总理犯不着去管,罪犯不应被宽恕,上帝也有敌人。如果这种事情也不处理,那外国人就象这个学生一样公开反华,那反华的成本也太低了!”、“扔鞋认错是应该的,我们表态应该有余地,但是否继续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望总理不要干扰剑桥对该生的处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在欧洲的民主已经有点不管不顾的意思了,好像民主这事也不能太极端,没人管就蹬鼻子上脸,坚决支持中英从战略高度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但要警惕西方串通利用唱双簧把戏搞不利于中国发展的阴招”、“决不能因为一个道歉,就免去那个剑桥学生应该承担过失的责任,否则今后还会频发这种恶劣事件!”、“总理的宽容会导致外国人更加瞧不起中国人”、“
我们就是太大度,太宽宏大量了,所以外国人才瞧不起中国人,敢于随便欺辱中国人民”...
应该说,对于上述留言,我们大部分都还是可以理解的。不管他们对总理此举的表态是支持还是反对,但至少有一点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都是出于对总理的热爱和对肇事者的气愤。但对于最后那两句“总理的宽容会导致外国人更加瞧不起中国人”的观点,笔者就实在有点不敢苟同了,怎么能把总理的宽容仁爱之举视为向外人的“示弱”呢?难道我们的总理非要对一个认了错的普通外国人摆出一种锱铢必较、咄咄逼人的姿态,才能显示我们国家的强大么?似乎只要我们一宽容,别人就能怎么我们了,这种观点不光是有点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味道,其实反衬极少数人的一种弱者心态。
在我看来,总理的非凡气度和雄才大略不是一般人可比的,此次扔鞋事件,背后会有什么样的背景,会产生什么样的和后果和国际影响等,他作为当事人不可能一点没有思考过。但中国人做事讲究的是“有理、有利、有节”,不管对方是出于什么样的角色和动机,总理的此举都可以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意义相当深远:
首先,假如对方只是一个对中国缺乏了解的普通青年学生,通过此次事件的处理,总理的仁慈和长者之风一定会给这个不太懂事的德国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和为贵,天高地广,小问题,不必折腾,我们的以德报怨,不搞“不教而诛”,不光对他本人是一次很好的教育,也让他领教了什么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其次,温总理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和以德报怨,还可以化解更多不明真相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误会,让更多的外国人见证了咱们中国人的心胸是何等伟大,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比过去更包容更开放的中国,一定会赢得世界人民更多的尊重。另外,总理的宽容也是给那些企图以“民主”和“人权”抹黑诟病中国的西方反华势力一记响亮的耳光。倘若对方真是一个受西方某种反华势力操控的跳梁小丑,作为一个受到13亿人拥戴的泱泱大国总理,要想处置他也并不难,但总理却在对方道歉之后宽容了他,这种以德服人的战略也并不是一种忍让和示弱,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以柔克刚,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宽容本身就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示,三国时的“诸葛亮可以七擒孟获”就是这个道理。蚍蜉撼树谈何易?温总理正好要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者!在这样一个内心充满如此自信的中国总理面前,谁还能找到藐视我们的理由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