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地震股市国难财 |
汶川地震过后,钢铁、水泥板块等灾后重建板块大涨,国泰君安钢铁研究员崔婧怡在5月14日《地震灾后重建将促进钢铁需求》的报告结尾着重一笔,“我为自己在大难之际还在计算钢铁企业能从灾难中受益多少而感到惭愧,希望广大投资者在关注灾后重建给钢铁板块带来机会的同时,更加关注一下灾难中的人民。”
这段话代表了机构投资者的心声。近期以来,基金、券商在踊跃向灾区捐款的同时,也在积极抓住投资机会。按照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设想,这种投资将沿着顺势而为和逆向思考的路径进行,所谓“顺势而为”,即沿着抗震救灾的思路去寻找相关的投资机会,比如说灾后的防疫,将对消毒、杀毒产品以及疫苗等产生重大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大型灾难的时候,医药企业通常会通过捐赠等形式来体现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客观看待这次灾害对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另外,地震灾后重建则对于钢铁、水泥、通讯设备、机械设备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需求。
国联证券相关报告同时指出,在市场中很多人士对一些上市公司产生了担忧,但是这正好为逆向思考艺术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投资者要认真发掘这些企业是否真的损失巨大,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就此终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还依然存在。如果这些优势还在,那么当市场对这些公司极度恐慌和抛弃时,或许是我们投资者逆向思考的时候了。
有关人士表示,本周二以来,不少投资者沿着这两条路径,迅速调仓转向灾后重建板块,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他们却一再低调不吱声,并没有表现出一丝高兴,一位基金投资人士表示,“这其实是在发国难财,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值得普通投资者警惕的是,这种灾后重建板块迅猛上涨已蕴含了较大的风险。博时特许价值基金经理陈亮对其中的投机因素相当担心,“由于大家对重大事件的反应过于强烈,投机因素把这些股票的估值推向了一个高位,使这些板块蕴含了一定的风险。”他表示,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估值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估值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医药板块,那么它未来的增长能不能对冲掉估值的高涨,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