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让糊涂警察气懵了?

(2008-04-01 14:05:45)
标签:

文化

余秋雨

青歌赛

分类: 文化随笔
 新浪博客首页[文化.辣评]、文博首页[记录]栏目、读书频道首页[热点博客]
 锐博客首页[生活.趣事]栏目推荐阅读、新浪博论坛[文化漫谈]专栏置顶http://news.tom.com/img/assets/200407/zk20040722-05.jpg推荐  
  
 这几天CCTY-3正在热播的隆力奇杯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吸引了好多人的眼球。在本届青歌赛上,我最爱看的是其中的知识问答环节,而最吸引我的明星,不是那些歌手,而是综合素质评委余秋雨和徐沛东。我始终认为,两位素质评委的精彩点评,才是青歌赛上最亮丽的风景。
 
    但在26日的那场比赛中,我却觉得余秋雨的点评却出现了明显的失常,而我认为,余秋雨的表现之所以失常,八成是给一个人气的,他就是公安部政治部选送的也就是当天比赛中得了最后一名的歌手杨文彬。
 
    情况是这样的。在26日的知识问答环节中,杨文彬抽到了这样一道题:“请回答‘......路上行人欲断魂’那句诗的上句是什么?说的是我国的那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应该在哪个月份?”。听到他抽了道送分题后,大家都为他感到庆幸,但他接下来的表现,却很令许多关心的观众大跌眼镜: 
 
   “...可能是清明节吧?因为,前面好象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听到这里,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 心想还行。下面应该不成问题了。但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董卿追问他清明节应该是在几月份时,他的答案竟然是:“大概...大概....是在九月份吧?....回答完毕。”此语一出,全场哗然。
   
    下面轮到余秋雨点评了,当我把目光移到他身上时,我看他几乎是有点哆嗦地说出了那句话:“你...你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一个大多数观众都不太容易原谅的错误,因为...你竟然把清明节推到了九月份...”
 
    能怪人家余秋雨生气么?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特感诧异了。也因为这个,杨文彬也成了本届青歌赛上被我唯一记住的歌手,那些表现出色的,我反而倒都没记住几个。也许有人会说,你们也未免太苛刻了了吧?青歌赛进行了这么多天,回答不出简单问题来的歌手比比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知识盲点,不是也有人不知道孔子是谁么?不是连余秋雨这样的名家还会出现“口误”么,干嘛要揪住人家杨文彬不放呢?怎么说呢?我希望他真的是象有些博友所说的“可能紧张过度了”,否则也太说不过去了
 
   先不说清明节与除夕、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四个民族传统节日已经被国家纳入法定节假日的今天,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或者说每个清明扫过墓的小学生都该知道的答案,关键在于这位歌手与众不同的身份,虽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不仅仅只是一名歌手,而是自以“开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昆明铁路公安局”成为开远公安处昆南车站派出所的一名在职铁路警察,一名对于人民生命财产负有重要责任的法律工作者,居然还会这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实在太不不可思议了。在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今天,别说去破获大案要案了,就是调解一些日常的治安纠纷,疏导群众心理,这样的知识水平也很成问题啊,又如何能完成其职责赋予的“保一方平安”重任呢,除非他就唱一辈子的歌。
 
    接下来的点评中,我看到余秋雨的表现有些失常了。谈到清明节了,我还以为,他在解释那首诗的出处之后,会用最感性的话语提醒大家,清明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怀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英烈最好的季节,我还以为,他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会提到寒食节的来历,因为这个典故远比那首“清明晨节雨纷纷”为什么是杜牧而不是别人所写来得更重要。 那是一段多么好的典故啊,余秋雨怎么会轻易放过呢?
 
    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他始终不肯下山,居然母子俩抱着一棵大柳树烧死了。
   
    据称,介子推临死还留给晋文公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非常感动,为了纪念介子推,他下令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并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他把介子推坟前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但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么经典的故事,这么一个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其中所包含的孝道、感恩、和谐的人文内核,我还以为这位以“唤醒国人文化思考”为已任的学者余秋雨讲解中一定会说,可他却居然只字未提,而只是絮絮叨叨地在那首小诗上玩文字游戏,平白地给大家制造了一种“卖弄”感觉。大家想想看,如果说他不是被杨文彬的糊涂气晕了,那又能作何解释呢?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