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锐博客首页[杂谈.评论]推荐
又到了和远在法国留学的女儿约定的视频时间了。
娘俩儿每到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除了一些家常话外,今天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昨天发被推荐到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的文章《都是成功学惹的祸》。
我们从华为员工的自杀事件说起,聊到国内大学生就业,聊到了社会工作压力,聊到了各自的近况,最后的话题集中到了对“成功”二字的理解上。
我说,女儿啊,你应该感到庆幸。今年江苏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有40多万,而可供选择的就业职位却只有20多万,当初幸亏能从国内的大学考出去留学,又学到一个不错的专业,比国内的那些大学同学少了很多就业的压力,你一-定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将来好为国争光哦。
但她的回答却令我感到有几分意外。
她说,她每天头脑里面想得最多的其实不是“成功”,而是“幸福”二字。她说自己是这伙留学生当中被称为“最不知道犯愁的人”,原因就是单纯,也正因为单纯,别人和她相处起来才不会有压力,她把自己的QQ起名为“小笨熊”,自嘲自己是“痴人有痴福”。
提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她说自己可能是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大些吧,将来自己不想做什么大官,因为官场不适合自己那么单纯的人去混,很想去当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什么的,但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再不行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方面应该不成问题。她还说,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大家都知道努力和上进,也知道爱国,但不喜欢唱什么“为国家兴亡而读书”的高调了,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国内的就业岗位多腾出来一个给别人,能不给祖国丢脸、添麻烦,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儿了,至于将来能对祖国作多大贡献,还要看自己以后的能力和造化了。
她说,如果说自己不喜欢成功那一定是假话。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大不相同的。她说自己特别容易快乐,经常为会一点小小的收获而开心不已,比如亲手做出一道可口的菜肴。而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许多留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都非常严,把考出优异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别的乐趣,考不到前几名就垂头丧气,焦虑不安,考得好了就兴高采烈,也不过是让别人羡慕一阵子,没过几天新的焦虑又开始了,有时这种渴望成功的念头其实是很折磨人的。她说自己喜欢这种顺其自然在、厚积薄发的幸福,反正知识也不是一天能学得完的,如果只为那瞬间的精彩而付出太多代价的成功她觉得不值。
听这些话有些耳熟,有点像庄子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但我相信,她肯定没读过庄子。
她还告诉我,实际上,在国外大学的学习压力都比国内的同学都要大得多,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都很勤奋,她说自己虽然经常自学到下半夜,但还是不如那些拿第一名同学的辛苦,她很敬佩他们,但她效仿不来,说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果再那样只怕自己得崩溃。她希望过一种有张有驰的生活,不想为成功不惜一切代价,她认为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的还有“走万里路”和“交天下友。人家为争取优异成绩而留在宿舍埋头读书时,自己正在东欧旅行的路上穿越时空和历史。
听到这话,我想起昨天收到的一张明信片,上面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着这样几行字:“妈,女儿现在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这明信片的彩面是蓝色多瑙河及横跨其上的链子桥,美丽不?祝爸妈新春快乐!”
我提起这件事时,她在那边的一脸的灿烂,还说以后每次出去都会给我寄一张明信片,让我把这些收好了。
她最后告诉我,自己眼下最大的成功不是自己的成绩如何好,而是语言能力提高得比较快,与法国同学的交流很顺畅,能够尽快融进别国的文化,而不是只能和中国人扎堆。她们大学城里面,各国人都有,但只要是同学,不管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自己都能和他们平等相处,彼此之间没有隔阂,有些还成为了挚友,有同学请她回家地圣诞节,还有同学请她看橄榄球赛,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多好啊...
原本我还想和她说些年轻人应当树立远大理想之类的话,但听完她的话之后,我觉得再说就多余了。
是啊,成功不成功不过都是别人的评判,还有什么事能比让一个人幸福开心更重要的呢?
我发现,这孩子大了,还真没小时候好“忽悠”了!
爱干嘛干嘛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