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cnkp.cn/data/filmimage/cAnT_uuzCpcPO.jpg
感谢恭小兵博导将本文荐至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栏目
感谢博眼观天下临风玉树荐此文至锐博客首页[第一阅读]专栏
一部《红楼梦》,不知造就了多少风流人物,平儿就是其中之一。
《红楼梦》第六十回里面就记载了这位王熙凤的丫头、贾链的侍妾平儿一段“和稀泥”的事儿,凸显了她超凡的政治智慧。
那日,大观园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几个丫头婆子将柳家母女押交凤姐儿发落,说他们偷了王夫人屋里的玫瑰露和伏苓霜,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名贵的高级补品,贾府里只有老爷太太时常享用、姨娘、小妾们难得沾上一口。前日凤姐儿打发平儿到王夫人屋里想要些时,方知少了一罐,此时听说贼已捉到,焉得不怒?“将她娘打四十板子,撵出去,...把五儿打四十板子,立刻交给庄子上,或卖或配人”一顿火发过之后,便把此案的处理权交给了平儿。
想那平儿毕竟也是劳动人民,比起她的主子来显得有些耐性,她并没有简单地将这对母女交出去或打一顿板子了事,而是在认真听取了柳五儿的申辩后,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不但查清了柳家母女的冤情,还查出了真正的窃贼彩云及其幕后主使者其实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案情虽说查得水落石出了,但如何了结此案,就不那么简单了,这着实令平儿很费了一番踌躇。
按说要惩罚彩云这偷嘴丫头倒是不难,但要把板子打在赵姨娘身上怕就没那么简单了.那赵姨娘,虽说只是贾政的偏房,但好歹还跟贾政生了一双儿女---环儿和探春,恩宠如何且不论,单论这姨娘的名份,也可算是个“副太太级”,在平儿这样的丫头、侍妾面前大小还算个“领导”,指不定哪天王夫人有个闪失,将她“转正”也未可知,岂能轻易得罪?况那赵姨娘平素就不是盏省油的灯,仗着自己头上有个“姨娘级”,“每每生事”,也从没人奈何得了她,如今凤姐儿正做“小月子”,委托管事的李纨、探春,一个推说儿子生病,一个想“亲属回避”。自己才当这“三分钟判官”何苦去惹她这样的癞子头?
其次,还要考虑此案“曝光”后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那探春在接替休病假的凤姐暂理事务期间,着手对大观园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兴利除弊,开拓进取,把个大观园治理得是井井有条啊,仅在园内率先推行花草树木管理承包责任制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省下四、五百两银子的开销,这是有口皆碑的。但她偏偏又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处理了赵姨娘,伤了探春这位“改革家”的面子,进而挫伤她改革的积极性,也就等于破坏了改革,平儿可是个识大体的,何况这等事关改革大计的事儿,焉能不慎?
于是她又想起来找大观园里的“大众情人”宝玉商量:“如今便从赵姨娘屋里起了赃也容易,我只怕又伤着一个好人的体面......不肯为打老鼠伤了玉瓶”,宝玉又是出了名的讲义气,岂肯去做那种得罪人的事?看着平儿那副可怜兮兮的为难样,他那股怜香惜玉的劲儿又上来了。于是经二人一合计,拿出了一个最佳方案:将赵姨娘之过就此瞒起;彩云作内部处理,批评教育;所有的罪过只说系宝玉这主子寻开心所为,现已完璧归赵,就凭合府上下对他的宠爱,料也无妨,柳家母女平反自不必说。
平儿依计向凤姐作了汇报,那凤姐是个何等精明之人啊,起先并不全信,在听平儿汇报,还说了句挺坚持原则的话:“宝玉为人不管管青红皂白而爱兜揽事情...咱若信了,将来若大事如此,如何说人?还要细细地追究才是。”但架不住平儿那“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且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的那番话,把她的心思说得就有点活了,再想到建设“和谐之家”之需要,心想咱也咱也不能事事都认真吧,反正此案也算不上“大案要案”,不过一瓶补品而已,有多大的事儿啊,就“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回吧。于是索兴做个顺水人情了。“凭你这小蹄子发放去吧,我才清爽些,没的淘气。”
既然得了这位“主管领导”的默许,平儿也就放心了,当即传令出去:“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如今将柳家母女带回,照旧去当差,再不必提起此事,只是每日小心巡查要紧。” 于是,红楼梦里面的一桩“公案”,也就这样顷刻之间不了了之了。
不知道赵姨娘后来的不得善终以及贾府“忽喇喇大厦将倾”,跟平儿的“和稀泥”之类有什么内在联系,还有平儿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稀泥理论”是否随着《红楼梦》的不朽而“流芳”起来,咱就不得而知了。
还是留给大伙儿自已去想吧,嘻嘻。
说明:这是本人1994年在《金融时报》《贵阳晚报》《杂文报》等公开发表过并入选过《江苏文学五十年。杂文卷》的旧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