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友情角度读卞之琳的《断章》

(2007-07-07 11:08:14)
标签:

卞之琳

断章

风景

感悟随笔

社会

生活

文学

情感

人文

谈天说地

杂谈

评论

分类: 文化随笔
      感谢长笑博导将此文推荐至新浪文化博客首页[读书。随笔]栏目。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
     我最喜欢的现代诗歌,就是卞之琳的这首《断章》。我曾经把它放在QQ的标题栏里,闲暇时也常常拿来诵读把玩,可谓爱不释手。这首诗虽只有短短的四行,不足40个字,但其中折射出的那优美如画的意境,浓郁隽永的情思,回味不尽的哲理和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翻开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诗人中的明星和名诗委实不少。其中至今还为人们耳熟能详、广为传诵的,莫过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艾青的《大堰河》、戴望舒的《雨巷》了,但其中的哪一首都在20行以上。唯独卞之琳偏偏以这首短到不能再短《断章》,就确立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地位,这不能不算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的一件奇事吧。 
    据说卞之琳的一生,就像他的这首诗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1931年在北大读书时,当过徐志摩的学生,后与何其芳、李广田共同出了本《汉园集》,又成了有名的“汉园三诗人”。大学刚毕业时生活无着的他,经朋友推介,为胡适主持的编译委员会译书,出版了《维多利亚女王传》,二十多岁就享有了翻译家的名声。抗战初期,又与何其芳、沙汀一起去了延安,何与沙留在了延安,他去山西前线转了一圈,在鲁艺教了半年书,又回到大后方,当西南联大外文系的教授。没有受延安的整风之苦,却享受了老延安、老革命的风光。到1947年了,又享受了英国政府邀请并须经国民党外交部批准的旅居研究奖(全国仅五人),赴牛津大学研究一年,恰好赶在1949年初以旅英学人的身份归来,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添一光彩。到2000年时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岁。人生,事业,都精粹完美到这样无以复加的程度,直让许多同时代的诗人学者羡慕不已。
    对于他的这首《断章》,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读法。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面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人喜欢把《断章》当作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来读。
   本诗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不落窠臼,画面生动,情景和谐,引人入胜。
    有人喜欢用爱情诗的心境来读《断章》。

  假设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美少年,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而那个也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他,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能有谁知?这耐人寻味地一“看”,真可谓是意味无穷,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无限地暇想来: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味。
    而我认为,如果从友情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却更是别有韵味。
    在博海里面遨游,已有大半年时间,期间因观点或者见解的相同,与许多陌生博客成为好友的事情,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为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当然,在诸博友中,因个性原因,大家表达友谊或感情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有一种博友象纯绵的老酒,你开始也许感觉不到他来时的热情,但只要他从文章中认上了你,就象在心里有了一个长久的约定。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雪雨,他总是时常记挂着你,也不用你去请,隔三差五的一有空,他就会信步来到你窗前,看看你家的风景,听听你的心语。

    有一种博友象一个居无定所的喜欢四处漂泊的侠客,循着你座前那盅热气腾腾的香气而来,甫一见面就会象个多年不见的好友热情的注视着你,深情的拥抱着你,然后给你一个长长的吻,再接过你奉上的香茗一饮而尽,当你还没从刚才的温度中还过神来时,他却已经要起身挥手,仗剑远行了。当你以为他一去无踪影,快要将他遗忘时,某一天他却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说他一直就站在血色残阳的河对岸看着你呢。

    有一种博友象心灵鸡汤,她每天清晨都要站在自己的窗帷前,只要与桥上的你相遇,就免不了真诚地对视上几眼,看着你在那沉默不语,她会关切地问上一声“你好么?”,给你嘘个寒问个暖;若看你如沐春风的表情,她也会兴高采烈地跑上前来分享你的喜悦,她能使你体会到爱的幸福,正如一位秦川博友的留言“爱是一种感觉,它常常会成为你夜行时的启明星;爱是一种真诚,当苦难到来是,你会得最有力的帮助;爱更是一种欣赏,它会用微笑陪伴你的一生!”

    在人生旅途上能遇到这么多关心你的人,邂逅如此多真诚的友谊,该是一件多大的幸事啊,但有一点,这种友谊是需要精心的呵护的,或者说是需要一点距离作缓冲带的,就象《断章》里描述的那样,或者你在桥上,或者他在窗前,大家互相之间在保持适当距离的基础上,再保持一种经常关注和默契,不要有太多的利益动机,这样的友谊才能长久地保鲜吧。

    如果你刚对人有点好感,就试图钻到人家肚子里面去,一见面就盘问人家祖孙三代,一见面就想了解人家实际生活中的职务地位、姓甚名谁,别说再好的朋友也会被你吓跑,就连你自己脑海里面原先那点美好的想象恐怕也容易有所折扣了,毕竟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君子之交淡如水”,象个君子一样,相赏、相视而不相扰,互相之间的友情才能衡久弥新。爱她(或他),就要学会赏识和尊重,而不能企图象收藏古董一样占有她。让二人各自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让相互都成为彼此欣赏的一道人生风景,该是多美的一件事啊。

   所谓“距离产生美”,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