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六一”儿童节的一些所见所想

(2007-05-27 10:39:20)
标签:

感悟随笔

社会

时事

生活

文学

情感

教育

人文

文化

谈天说地

家庭

杂谈

休闲

分类: 时事评论
    今天,因为要取一份工作资料,快到中午时,我去了一趟单位。

    当我骑着自行车,途经离我们办公大楼不足十米远的小学校时门前时,才发现大事不妙:但闻院子里面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那条平时就不算宽裕的不足两米宽的巷口上,已被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们挤得水泄不通了。看来,今儿个我这近道算是抄不成了。

    “今儿不是星期天么,这小学校里面又在穷折腾啥呢?”----

     当我边嘀咕着,边掉转车头准备绕过去时,那边过来一位熟悉的家长与我打招呼,听他一说才明白:原来学校在为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庆典排练节目呢。据说这次庆典将会很隆重,不光市里的一位大领导要来讲话,还有十几企业家要来赞助,所以校方非常重视,大戏台子已经在学校的操场上搭起来了。

    “有什么办法呢,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要不这大热天的,咱谁愿站在这烈日底下受这份洋罪啊-----”说这话时,那位家长也是一脸的无奈。他这一席话,当时也让我生出许多感慨。想想这些家长也够不容易的,好不容易遇上一个星期天,却不能在家里呆着,一切都得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

    但仔细想想,其实还有比他们更可怜的,就是那些蒙在鼓里的天真无邪的孩子。明明是自己的节日,却要交给大人们来左右。从他们开始明白世间有“六一”儿童节这个名堂的那天起,他们就失去选择权了,就象大人们手中操纵的一只只木偶一样。每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幼儿园的阿姨,还是学校的老师,甚至包括自己的家长,都会变着法子来折腾他们,虽然各自目的不尽相同,但打出的旗号都很崇高:“让孩子们的‘六一’过得更有意义!”。为了这个“有意义”,孩子们必须风雨无阻地去做大人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情,包括出席各种庆典活动、参加各种广场文艺演出、弹钢琴、补习班,这些“关心”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祸”还是福呢?明眼人自有分寸。每年媒体上关于这方面的讽刺性的报道应该不算少,我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至于孩子内心真正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他们呢?   

    说话间,应那位家长的邀请,我也随着他向栏杆前探身过去,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他那位身着比基尼、手执彩带正在队列里表演的小女儿,尽管她和她的小朋友们在烈日下已经跳得满脸通红、满头大汗,看见我们在外面关注着她,娇小的身躯扭动得得更欢了。见此情形,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夸了孩子几句之后,赶紧就找个理由开溜了。

    回来的路上,我好象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人啊,头脑简单些也并不全是坏处。就拿这些孩子来说吧,幸亏他们还是那么的相信老师的话,相信那些形形色色的领导们是时刻在牵挂着他们这些“祖国的未来”,相信自己能为领导表演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幸亏他们还怀着强烈地集体主义荣誉感,相信自己现在的付出是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为家长争光,如果他们过早地知道自己这番表演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神圣,而只是充当了满足某些大人物虚荣心的“道具”,只是充当替学校向大款们“划缘”的工具,她们还会跳得那么起劲么?他们的“六一”儿童节还能过得开心么?想到这些,我竟为他们的“单纯”感到的一丝庆幸了

    又想起“五一”节的时候,我曾问于法国留学的女儿 “为什么不出去玩?”,她的回答是::“法国人很会享受的,这儿过节就是过节,所有劳动者都放假,连无人售票的地铁都停止运营,要想出去玩,必须要自己有交通工具才行。”

    我当时听了曾很感慨,什么时候咱们中国要是也能这样该有多好啊,那样我们的劳动者在节日里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了。

    大人们都需要休息,更何况孩子呢?

    眼看就快到“六一”了,我希望那些想借孩子们谋利的人离他们远点。那些真心关心孩子们的人,也希望你们能不能换一种更人性的方式呢?如果实在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就来个简单点的,给他们一天自由吧!至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呢,在安排孩子的节日时,也最好先能问一句:“孩子,今天,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希望全中国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的儿童节!

    殷切期待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