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东昌古城保护与改造(五):老照片看东昌古城

标签:
古城老照片保护聊城杂谈东昌 |
分类: 逍游天下 |
东昌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4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聊城制定第一个城市建设规划时,就确定了“保护古城、开辟新区”的原则,并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即:在不破坏古城原有格局特色的前提下,古城区内所有建筑高度不应超过三层;不允许乱搭乱建。当时的规划将东昌古城第一次划入了以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和居住为主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漂在水中,四四方方的古城
光岳楼
山陕会馆
海源阁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