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张嘉译:没有大野心
作者:鸿水
张嘉译这次在上海电视节上弄了个“视帝”的桂冠戴在了头上,多少有点小意外。至少张嘉译并没有抱着必须当“视帝”的野心。因为张嘉译给我的感觉一直是:没有大野心,不断小幸福。即便是张嘉译凭借《借枪》小火了一把时,媒体普遍认为张嘉译这么多年演戏一直没有大红大紫,这次终于比“宋思明”更为人所知了,一定是痛苦地熬到了今天。但张嘉译传到给公众的信息是:我一直觉得我挺好的,一直不缺戏演,挺知足的。或许,恰恰是这种并不浮躁的良好心态,才逐步促进了在别人看来张嘉译是大器晚成,而在张嘉译看来是“一直挺好”,继而理所当然地升华为“视帝”的制高点上。
张嘉译乐享“视帝”其成,感觉上是靠一部电视剧一炮而红,实际上是这么多年以来的演艺历练。我曾经这么评价张嘉译:“一个演员用了20年光阴熬出头,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但不是谁都能够大器晚成的,这20年的演艺之路实际上写满了张嘉译的坚持、努力,只有贵在坚持,贵在努力,贵在心平气和,贵在坦然地面对艺术以及生活中的一切不平坦,才有可能大器晚成,而这也不是谁都能够做得到的。”演员这个行当,当演员容易,当一名好演员很难。这和职场有些相似。不管是谁,最后的炉火纯青确实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也就是,一个人的成功那是需要熬年头的。暴发户式的成功来得快去得也快。张嘉译和别人不同的是,别人是痛苦地煎熬,一心为名,反而被名利所累,而张嘉译则是很享受没有大红大紫的那个过程。就像这个“视帝”,乐享其成就好。
我曾经在评论中说张嘉译在《借枪》中演的是“最囧潜伏帝”,貌似这个“潜伏帝”潜伏得够深的,一旦正大光明起来就直接是“视帝”了。当下的影视圈,浮躁的永远是大多数。张嘉译就像一个异类,成为浮躁文化下的不浮躁的符号。
☞鸿水微博互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