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法定婚龄18周岁鸿水 |
分类: 杂谈:鸿观世界 |
文、鸿水
前几天,奥运圣火在希腊全国传递的时候,央视记者在当地某一小镇采访,一个荣膺北京奥运火炬手的当地16岁男学生说,他要把他的奥运火炬送给他未来的妻子。他还说:我已经16岁了,已经到了法定婚龄。16岁就可以结婚了?当时听了这话,我感觉很是惊讶,那要是在中国把法定婚龄提高到16周岁,那全中国是不是举国婚庆了?婚姻登记机关岂不是要忙晕了?我想,和我有同样担心的人绝对不是少数,就像很多人担心地球爆炸、世界末日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到来一样,事实证明四个字:杞人忧天。
于是,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有充足的资料显示:希腊的法定婚龄就像奥运火炬手说的那样:男16岁就到了法定婚龄。意大利的法定婚龄男女都是18周岁。在我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法定婚龄是男18岁,女16岁,法国是男18岁、女15岁,德国的法定婚龄为男女18周岁,而英国无论男女都是16岁,菲律宾男也是16岁,而女只有14周岁……其他各国的规定如有不同,但基本上最高的法定婚龄就是:男女均为18周岁。我还没有看到哪一个国家的法定婚龄像中国的法定婚龄这么古老,即便是有,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在我国,无论男女,只要到了18周岁就算是成年人了,有独立承担完全民事行为的能力了,既然法律如此规定一个人的完全行为能力,那么为什么我的“婚姻法”非要把法定婚龄往后推4年呢?提高法定婚龄就一定能够抑制人口增长吗?显然不是绝对的。当然,我说这个并不是提倡早婚,而是应当从法律上确定一个行为人应当具备的权利。我认为青年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应当提高到18周岁为宜。至于青年男女到底什么时候结婚,是不是提倡晚婚、晚育则另当别论。
顺治皇帝十三岁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十五岁时就有了日后的“康熙大帝”。从这个角度来看,早婚并没有什么不好,早孕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写就辉煌。
另外,也不是说法定婚龄越大中国的人口素质就高。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悖论。法定婚龄实际上是每一位公民的公民权。当法律已经宣布他们可以完全承担民事行为能力了,也就是说:他们若想结婚也是在行驶自己的完全行为权利了。没什么不妥。
最为要命的是:法定婚龄的限制使得没有达到法定婚龄而想结婚的人不得不另辟蹊径,甚至形成了大量的“未婚同居”等事实上的婚姻,而这无疑埋藏着更多的社会隐患。鸿水坚定地认为:将法定婚龄提前到18周岁是非常符合现实要求的,并不一定会给中国带来高结婚、高生育的被动局面。
据2007年1月11日发布的一项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以后,中国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到2020年,20-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这将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将至少出现3000万左右的光棍,个别省份如广州未来新娘稀缺现象更为严重。这势必严重影响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不往下说了,再说就扯到我国的强制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上了。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婚姻法”经历了几次修改,唯一一次针对法定婚龄的修改是从最初的男20岁、女18岁提高到了现在的水平。这么多年来,我国的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法定婚龄却一直没有改变。中国的人口政策单方面实行的是“堵”的方式,而非“疏”,是时候,中国的法定婚龄也该修改修改了。
资料显示:即便是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当地法定婚龄也是16岁(有资料18,未经核实)。如果说我国内地法定婚龄不能一概而论,那么也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法定婚龄”。譬如美国,很多州的“法定婚龄”都不一样。
日前,中学生早恋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只有家长不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什么,事实上成年人该做的他们也都做了。这种事实上的行为艺术的泛滥实际上反衬了法定婚龄的严重滞后。
读者通联信箱:qujihong@126.com
鸿水独立域名:www.hongshu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