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其实挺好玩的。
有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知为什么百密一疏,竟栽在了成语“差强人意”上。他认为“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表现得不怎么样(其实,“差强人意”=尚可)。一次,他的弟子们参加全市统考,有一个题目正是用“差强人意”造句,结果,最得老师真传的学生造的句子是“中国男足遭遇韩国,每每表现得差强人意,颇让全国观众失望”,得0分;倒是有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半懂不懂的,写了个“竞赛的结果出来了,小A的表现差强人意”,得了本题的满分。想来这个学生也未必真明白这成语的意思,但人家的句子里没有表达小A表现得好或者差的信息,阅卷老师也看不出毛病。
据吹,小学生造句最出彩了。例如,用“难过”造句,有个同学的答案是“学校旁边有条水沟很难过”,面对这答案,真难过的应该是老师了。还有用“先...再...”造句的,最具创意的是“先生,再见”!更有天才的,是用“况且”造句,一小朋友答曰:一列火车经过,况且况且况且况且!老师当场被“况且”倒了。
造句方面最伟大的老师,应该是老六他爸。以前我说过,这老先生是个语文教师。当年,辅导学生造句时,面对学生对许多成语的茫然,该老师历史地发明了万能造句公式,如果用成语****造句,如果你不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就写上“因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我们许多人甚至连成语****都不会用,这是不应该的”。厉害吧?
你要是阅卷老师,怎么给分?

-------------这个也是造句高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