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量一博
海量一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48
  • 关注人气:6,0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俺在颐和园的几则考古发现

(2008-11-17 17:31:10)
标签:

刚果恐龙

北如意门

考古

颐和园

功夫熊猫

杂谈

分类: 海量也八卦

俺在颐和园的几则考古发现    颐和园考古,这说法真有点儿欠扁。因为,颐和园这疙瘩原来叫瓮山泊,虽然听来和梁山泊是一个系统的,但一没有绿林偶像被逼盘踞于此,二没有发现功夫熊猫在这儿的大银杏树下群殴刚果恐龙王的石刻,考个什么劲儿呀。

    所以,这里的御用考古人员们注定是清闲的,他们考出来的,无非是老佛爷住哪儿太监住哪儿而已,最厉害的,也不过是六桥烟柳和杭州苏堤有亲缘关系,十七孔桥是仿的芦沟桥,苏州街是仿的苏州买卖街,万寿山北坡那一组建筑是仿的布达拉宫而已。

    不过,他们发现的皇家御用电话专线还是有点儿意思的,当年电话线就能通到中南海,前年网通还出资考证出了专线安装地,恢复使用了一下,还能用!只可惜,提供专线建设的“西门子”的手机部门已被咱们台湾的BenQ收购,出资考证的单位“中国网通”也新近走进了历史。

    虽然从资历上说,俺也考不出多古的东西,只不过是考考近代的而已,但是俺这么一考,还真考证出了您没有听说过的史实,本着开源的原则,今透露如下:

    一、双桥,招标方平衡关系的产物。

    颐和园里,随便一个什么破玩意儿都有名字的,大部分都还雅致的要死。但在万寿山西麓昆明湖西北角,有两个靠的极近又基本上一模一样的桥,楞是没有名字,只好通称双桥了,但为什么要挨着建两座桥,是好看呢还是好用,一直没有答案。俺的考证是:当年,昆明湖西北角桥(暂定名)是政府拉动内需的工程,原定建小桥一座,但招标公告还没有在网站上公布呢,就有皇帝他小舅子的同学和皇太后的哥哥的外甥来做售前工作,其它公司就更多了,甲方“昆明湖西北角桥建设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受了双方的银子,不好平衡关系,一筹莫展。后来,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请示管理层后,甲方决定扩股,方案为10送10,说明白些就是蛋糕做大,建成两座桥,一家一座,有钱大家赚!是为双桥。这也是如今的一个小标往往分成若干个标段的历史渊源。

    二、乾隆登极年代有争议。

    西堤的老桥枯树边,有许多牌子,其中一块写着乾隆登极时间是1735年,另外一块写着1736年,看来颐和园管理当局对这个事情还是有争议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俺经过两秒钟的认真考证,终于有了重大发现:乾隆登极时间是乾隆元年!不知园方认可否?

    三、颐和园太大,乾隆也迷路了。

    不是吗?御碑上明明刻着“今日东堤是西堤”的,要不,是喝高了?

    四、乾隆到颐和园是乘的公交634路!

    从北如意门进园不远,有一座和玉带桥别无二致的桥,未名,想必是玉带二桥吧。桥边,立有乾隆御笔石碑一通,上刻“自高梁桥……经万寿寺,到清漪园”(具体措辞记不准,但地名极准),看着这些地名真熟悉,但从考古的角度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来。正发愁要受“数秒无功之耻”呢,两个中学生的议论提醒了俺:清漪园不就是颐和园嘛,高梁桥。。。经万寿寺,到颐和园,一定是坐的634路!

    哈哈,这小子的考古功夫真厉害,俺深以为然,严重同意!

    看来,考古并不难,难的是有胆子做出判断,如沫若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