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才饺子

(2007-01-25 15:16:14)
    1988年,海口。
    那年的春天特别热,岛上的老辈人说。其实原因和那个厄尔多尼压根儿不沾边,我后来想,当时数以万计的各色人才涌入这里,平添了这么多心里和身上都狂散其热的人,天不热才怪。
    我也是这人才潮的一员。那时我炒了单位的鱿鱼,掖上死党们赞助的盘缠,揣好尚有油墨余香的文凭,烘烘然若人才般渡海而来,可未及稍息即受如此冷遇:登记房间?没有。再问一家,没有!就这样我这尚有几张大团结的人才被“没有”了几次,竟无奈之下接受了不平等条约,走廊加铺!
    总算有了个地方睡觉,接下来该找工作了。可我很快就发现甭说工作,就那个人才交流中心的大门我也是去了四次才进去的,好不容易抢了张表,没填就扔了:咱是明眼人,那小山一般的填好的表堆在那里,见天日之日远矣,这架势,倒垃圾的活一时半刻也轮不上呀。
    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和几个同睡加铺的“走廊友”一合计,咱们搞生产自救,做生意!一个东北老兄说他的做饺子手艺一流,何不展露一下大师傅本色呢?君不见满街都是大陆人才卖的“人才饼”,就是油炸的不规则状的死面饼子,三几个人就可开张赚钱,反正政府默认这种“战时特区经济“,不收税不驱逐。好吗,就卖饺子吧,技术含量总比油饼高吧。
    开张了!员工3人;煤炉一只;铝锅一口;塑料盆子两个;招牌一方,上书北方水饺四字悬于一椰树干上。经几番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中试”,第一碗水饺总算被一操广东话的中年人点去,但从该“广东话”的表情来看我们的大师傅并不象他说的那么有水准。可无论如何,第一天下来我们竟卖了80几块钱,乌拉!海南谋生何难之有!
    这样得意了没有几天,生意就走了下坡路。原因是别的椰子树上也开始挂上类似的牌子,客户分流了。我们气忿的想找人理论,可你是百年老店注册商标吗?唉,没办法,看来市场经济就是这么无情。
    终于有一天,我们的生意让我们无聊的时候,“广东话”来了,他不但吃了水饺还买了些生的走,说是家里人要吃,付钱的时候他说都不容易呀,我们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那年的台风季节,我们挂牌子的那颗椰树被吹倒了,人才们也大都打道回府了,而我们几经折腾居然开了一家真正的餐馆,员工阵容可不简单,最低学历也是本科。
    而我们邻近的那家餐馆的老板,正是那个“广东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