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树
草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91
  • 关注人气:1,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电影《金陵十三钗》

(2012-01-14 00:42:30)
标签:

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

辛德勒的名单

海上钢琴师

羊脂球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s14/middle/406a2ab2gb66b9325636d&690

后现代的奢华拼贴
  ——评电影《金陵十三钗》

 

冒着深冬的细雨,和妻子、女儿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万达电影院精良的音响和舒适的环境,自然为电影的出彩给力。抛弃国产电影多年之后,私以为,也就张艺谋是中国少数几个可以偶尔“相约”的导演之一。从愉悦的角度看,《金陵十三钗》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学元素,奢华的后现代拼贴,是不会辜负那“因电影而美好”的一百五十分钟人生的。可这是一部战争片,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向苦难和毁灭拼贴娱乐元素,无疑是不恭的。因此影片的根本格调是轻浮的、功利的,带着某种迎合西方观众的实用主义倾向。

影片取材于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小说,我没有读过原著,无法看清小说和剧本之间的差异,就视觉语言的叙述策略来看,显然带着鲜明的“张艺谋特征”——即突出中国元素,而他眼里的中国元素之一,当然是旗袍——最能显示东方女性的神韵,优雅端庄,这一回以风尘女子为叙述对象,自然更多了楚楚风情:如果说玉墨在教堂的长廊反复出现的“猫步”带有几分刻意和暧昧,那么地窖里的妓女群像,实在是风情万钟,极能撞击洋人的。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物的语言采用了方言。这是一个很大的特色,尽管老谋子不止一次这么干。吴侬软语在翠香楼的风尘堆里,那是格外动人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之美,无疑是和浮泛着脂粉气的故都金陵合拍的,和闪灼着灯光桨影的秦淮河搭调的。在子弹和坦克碰撞出的清脆的钢铁声和隆隆的炮弹声之间,一切的美荡然无存,唯有声音幸存。音乐元素的加入自然也为之增色,无论学生们合唱的赞美诗的庄严和妓女们恣情演绎《秦淮景》的风致。尤其后者,一曲于悲凉处露出的妖媚的现代“后庭花”,着实楚楚动人。

但是一部真正伟大的电影,其美学必须从属于对人性的开掘。不难看出,在影片的结构和主题的表达上,张艺谋从他的前辈已经成为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和《钢琴家》吸收了灵感,尽管现代电影艺术在硬件上已经远非斯皮尔伯格时代能相匹——精湛的慢镜头演绎和逼真的立体声制作——都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观看效果,但是《金陵十三钗》对人性的开掘显然是不足的。不单是洋神父从酒鬼到“神父”的转变不能令人信服,就是玉墨作为一个翠香楼的头牌妓女,虽然她上过教会学校,有几分学养做良心发现的铺垫,但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一个妓女的“理性”而不是功利,是虚假的。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年代相去久远,却更令人信服。书娟的形象要清晰一些,她的舍命守贞和后来对风尘女看法改变而引发的自责,是可信的。在我看来,影片最动人的一幕就是书娟和神父说的那一番充满歉疚的话,句句打动人心。我的眼泪流下来,也分明听见邻座的哭声。可惜对一部史诗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兵,导演的处理也是简单的——我们除了看见疯狂的兽性,再不能看见沦丧的人性的任何复杂性。

电影艺术同样需要直指人心,任何花哨的美学拼贴都难以获得“经典”的认同。奥斯卡奖奢华的灯光背后同样有一把冷静的尺子,不会轻易地向“形式”就范。就像我国的文学家有着一种畸形的诺奖情节,电影界的奥斯卡情结也看不出有多少理性——总的看来,都是急功近利的,即便在张艺谋这里,也没有表现出一个大艺术家应有的从容和淡定,内敛和理性。

诚然,从经典的尺度上降低身段,《金陵十三钗》仍不失为一部成功的影片,它表现出来的出色的后现代拼贴艺术,实在可以和《比萨诗章》媲美。张艺谋仍是我们能够对中国电影保持期待的最重要的导演,没有之一。


2012-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蔡锷路302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