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尔赫斯《圣马丁札记》

(2007-04-03 19:36:42)
分类: 诗歌评论

博尔赫斯《圣马丁札记》

  《圣马丁札记》写作于1929年前后,共九首诗。最初是写在一本叫圣马丁牌的联系薄上。诗人1969年专门为这九首诗写了序言,可见它在作者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这个时候的作者是30岁左右的年龄,从作品看,他的写作已经趋于圆熟的境地。除了《似水流年》纯净的抒情仍有浪漫主义的某种痕迹外,其余都体现了叙事和抒情的高度统一。作者在<序言>中称,《城南守灵夜》也许是他写的第一首真正的诗。这首诗的确具备了史诗的明晰和抒情的内潋的品格,但是我以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死亡》的庄严﹑质朴﹑史诗一般的力量更具经典风范,甚至是我对它生出考究一蕃的跃跃欲试的愿望,诚然,诗歌只能感受,任何文字解读都会拘囿它的诗意,有时候竟是损害,但是,把漂浮的心拽到文字之间深邃的时空,这,仍不失为一种办法。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死亡》共九十一行,分为两节,第一节写的是布依诺斯艾利斯西北部的一个墓地:恰易卡里塔墓地,埋葬的多是1871年黄热病流行时的死者,该年六个月内死了13614人;第二节拉雷科莱塔墓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东北部,埋葬的多是阿根廷的知名人士,包括博尔赫斯的祖先。1871年发生的事件,是在诗人出生之前——诗人出生于1889年——,内容决定了诗歌的基调,诗歌从叙事开始——

由于城南的墓地
被黄热病填得满坑满谷,难以为继;
由于城南的大杂院
纷至沓来地向布宜诺斯艾利斯运送尸体,
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不忍多看那种死亡,
便在西区偏僻的一角,
在泥土的风暴
和牛车难行的泥泞地那边,
一锹一锹挖出你这片墓地。

  这一段叙述使用了诗人一惯喜好的排比手法(他后来很多诗篇都使用富于变化的排比),舒缓的节奏由于排比的一再加强凝聚了力量。我把它理解为感性的叙述,这种感性还表现在隐喻的介入,不说城南的墓地被尸体填充,而说“黄热病”,不说灰尘漫天而说“泥土的风暴”,这是直接的表达,这些手法——借代和隐喻,虚和实的结合,使叙述显得生动形象。感性的叙述在推动事件的进程中并没有忽略内在的诗意。而接下来的叙述,着眼于在一个静止的点上追索出流逝的境况,通过语言恢复内心的境界,我把它理解为叙述的感性,也就是说叙述本身就是感性的,完全是一种感受,在这种感受里,诗人是不动声色的,而细节却显示了比空洞的抒情更强大的力量。

那里只有荒凉的世界
和小庄园上空惯有的星星,
火车从贝尔梅霍的棚子里驶出,
装载着死亡的遗忘:
男尸体耷拉着下巴,口眼不闭,
女尸失去灵魂的尸体,毫无魅力。

  在博尔赫斯的诗歌中,时间是一个不断出现的主题。对死亡的探询,实际上就是对时间的追溯。在另一首《北区》的诗歌中,那些易逝的情境被作为一种“秘密的表白”,而且说它是因为无关紧要才成为秘密的秘密。由此看来,诗歌的作为就是要把那些无用的、被疏忽的存在留在语言中,而语言也在流逝的事物上再一次获得新生。比如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在拉雷科莱塔墓地的死亡的端庄、庄严和“救援圣母教堂的门廊”、“火盆细微的灰烬”、“精致的生日蛋糕”以及“深邃的庭院”的关系,做出恢复的努力,这种努力是创造性的、富有诗意的,它和覆盖死亡的鲜花,祈祷的大理石碑群一样呈现了生命和死亡并存的意义。


2007/3/31

2006诗歌汇总:下河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勺子塘。孤独
后一篇:勺子塘。流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