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浪花》读后感
(2025-03-25 04:35:39)
			2007.9.19百度网络出版的《博客浪花》,至今18年了!旧文重阅似春潮,值得回味。
						
		
		
		
		
		
		
							
		
				
		
				
	一、往事钩沉
《博客浪花》分述父亲与母亲之缩印,令人感悟。
1.父亲“忠而不愚”。出身于富贵之家,经历人生挫折。解放初,被划为貧农。祖孙三代是,祖父(毛友礼)、父亲(毛邦主)和我(毛生海)。一家住在一间低矮的厢屋里,艰难度日。中华传统里有一种同情心,所予对象中,一是弱者,二是忠而不愚者。有一件事终生难忘:我1963年考取奔牛中学高中,家中既缺粮更无钱。亲戚与五六家邻居尽力扶持,生产队会计代借10钱,我们父子俩继续前行的步履顿觉轻松起来。
2.母亲“勤而有礼”。她小时候随外祖母改嫁到我舅舅家,与父亲相差9岁-以表哥表妹相称。我4岁时,父母分开却因儿保持往来。母亲在上海当职员干了数家,均被称为“勤而有礼”。2005.1.5母亲在上海走了,我将她的骨灰厢摆入栗子山塔陵。每年清明,我夫妻俩(毛生海、张洪英)与母亲带走比我小4岁的上海亲妹(雅云),以及儿孙都前来拜祭,为她那颗勤而有礼的慈善之心而感动和自豪。
二、亲情点评
1.第一次触电。最初恋人,让我朝思暮想。正当感情升温之时,1968年我20岁参军入伍,她(马红英)19岁因家庭原因被分离而别。纯洁的初恋,随着春来春去而花开花落了,留下的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2.人生有缘。1973年春,我退伍复员回家乡,干爹(李八斤)为我俩牵起红线-完美成婚。实际上,马张两个“英”是邻居好友,以致也想促儿女成婚-只是因学历与职业有别未能圆梦。
三、人生第二春
2005年,就在退居二线之际,我与博客交上了朋友,至今20年了。在这里,回忆并非消沉,而是对人生之蜜的再酿造;议论也不是浅薄,而是对人生感悟的一种升华。人生第二春,我开启了新的积极向上新征程。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更是有责任感的一代。既然社会发展与进步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我们理应回馈社会,为一代胜一代而殚心竭虑,奉献余热。博客取名“尚友海英”,因“尚友”为我“第二故乡”尚友新村而称,“海英”则为夫妻俩姓名(毛生海、张洪英)最后一字组成,寓意相伴相随之永远。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