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封作者40年未拆的编辑回信

(2024-02-28 04:39:59)
前不久,年已80岁的束晓东拆了一封40年未开封的原江苏省京剧院编辑许应回信。这一坎坷经历,予以簡述。
【作者小詩】束晓东看到这封信后,自己想了很多办法,均未能联系上许应先生。束老由衷感恩这份自己40年后才得知的情义,多想回到40年前-当面对许先生道一声“謝謝”。他自作小詩一首:“云淡风轻日,柔肠古道人。高山齐仰止,玉宇絶浮尘。”
【编辑回信】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年轻的束晓东创作了舞台剧《李广》-由鎮江市文化部门领导郭维庚转寄給江苏省京剧院编辑许应。许编未采纳-退回原稿,且附一封回信-写了三页江苏省京剧院信纸。信开头说:“大作《李广》已经拜讀,集此大成-很不容易。”接着,信指出:“总的感觉,故亊性、情节性差些,人物形象有了-但还嫌单薄,不够鮮明强烈。”在信中,点出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有的情节-跳跃太大;其次,有些关鍵性的地方-让观众不清楚;再次,有些情节的结构-没有能创造出真实人格;还有,这个戏的矛盾-有一个特点,即李蔡处于主动-李广都在明处。”最后,许编承认-要真正搞好一个戏-确实不容易,上述意见有没有把握-难以认定。
【作者感悟】龙年春节前,束老在整理书房时-不经意间又见到了纸张发黃的《李广》,就象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感到十分亲切。突然间,他在品讀时-发现有几张纸飘落,撿起一看-是一封信,信末“许应”二字清新飘逸。在信中,许编謙逊地说:“这些意见是否有道理,我没有把握。你能在工作之暇-以极大的毅力写成这样一个大戏,这点精神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众人之言】40年后,束晓东在网上朋友圈里发文《迟来的感动》-讲述了此亊。久居北京的原鎮江中国画院院長、著名画家丁观加-讀了《迟来的感动》,第一时间也在朋友圈发文《即时的感动》。郭维庚的女儿在朋友圈看到束与丁两篇小文,她对束先生说:“你和丁老两个“感动”写得真好!既感动了我,也感动了95岁高齡的母亲+全家人,謝謝!”詩人赵康琪得知此亊后说:“束晓东写出《李广》剧本,这其中的动因-不仅因为他受过戏剧表演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被当时文艺氛圍所感召,被百废待兴、百业待舉的时代所激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