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惜,艺道长青
(2023-12-20 04:24:51)
【按】陈鹏飞,鎮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兼紀委书记。2023.12.10京江晚报刊登陈文《文人相惜,艺道长青》,摘录如下。
我对木刻版画别有一番情味,连看京江晚报刊发八十岁高龄的版画大师徐润生七幅代表作,深有感触。首先,徐老木刻的甘露寺、昭关石塔等版画,既有鲜明的地方特征-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又展示出了高超的技法-人景物+黑白绿触为一体,线条简洁明快+画风质朴自然,颇给人以美感。
其次,深深吸引我眼球的-是年近八十岁的作家与画家王川,王对徐老挺赏识-写了一篇美文:“润生在探索艺术形式和语言的多元化,表现在不断追求+艺大于命,借得水为骨+修到玉为魂。”王川老师先后讲解其《米芾传》《黄公望传》,师与徒两次交往-我也深有感触。
窃以为,王川与润生是镇江文艺这片土壤上的参天大树,两位文人互勉互励-感情深厚。2023.11.9徐老在《八十自述》:“致谢文化学者、作家、画家等,道尽相知相携。”我由此也常想,历史上的名家名人、诗词名作、各种文物和文化遗产等等组成优秀文化,让镇江独具魅力-值得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知道名家的力量,更深知要成为名家不易。一个城市发展的路径千万条,而其中对文学创作进行专项培育,或许是成本最低却成效良好的一条。从沈从文、汪曾祺、莫言等作家群而言,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具有适量天分。
我深感幸运的是,在自己所结识的文化界老师与友人中,像王徐二老这样的情形-在镇江正不断涌现。比如:1.写诗歌的明法、小白等2.写报告文学的永祥、兆南、晨鹏等3.文化保护与传承者德柱、康琪、金柏、俊达等4.研究镇江文化历史的裴伟、逸凡等。
我对镇江在文学作品、文艺作品、书法绘画等众多文化领域,守正创新、走在前列上-充满信心和期待。
前一篇:晚清举人王树勋述略
后一篇:从“指南针”到“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