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借标生财”
(2023-07-26 04:45:24)
【按】中共中央主办的《求是》月刊-2023年第14期,登载《谨防“借标生财”》一文,摘录如下。
工程建筑领域的各类腐败问题和违法违规问题,可谓易发+高发。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专家评标在招投标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违规违法不仅扰乱市场稚序,更威胁工程质量安全。为此,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一、个别专家假评标真牟利
评标,是择优选取中标人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行专家评标信息公开,跨部门联动加强评标专家管理监督,进一步完善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有助于从制度上监督和约束评标专家公正履职。
以江西为例,2021.9~2022.9发现违法违规案例有43起,其分三种情形:一是充当“黄牛掮客”,二是甘作“围猎对象”,三是借机“敲诈勒索”。
二、“评标吃标”暴露监管短板
专家库人数不少,但长期参加某个领域评标的专家并不多。专家之间很容易互相熟悉,只要做通一两个人的工作,就可以顺藤摸瓜请托。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三种情形:
(1)明文规定"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但实际操作中却容易被“潜规则”消解。
(2)內定式招标下,部分评标“走过场”。招标代理机构暗示,有时甚至找领导打招呼。这样,公正履职难。
(3)管理欠缺助长侥幸心理,由于疏于管理-这就让有的评标专家抱有侥幸心理。
三、严格规范评投行为
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准及其行为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性、招标效果和质量乃至工程质量安全。为此,受访业内人士建议抓好下面三条。
1.强化信息公开。全面公开专家评标信息,可以提高违法违规被发现概率。
2.跨部门联动监督。强化住建、发改、纪检、公安等部门联动,在线索排查、信息共享、监管执法上加强合作。
3.推行远程异地评标。为此,把握三条:一是综合评估法,二是报价承诺法,三是合理低价法。
后一篇:汪曾祺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