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好校友,一对“新农人”
(2023-06-09 05:23:15)
【镇江日报讯】2023.6.8新时代“新农人”专栏刊登《两位好校友,一对“新农人”》,转载如下。
丹阳市导墅镇东村的贺春与皇塘镇白兔村的戎旭东,都是“90后”大学生,就读于同一所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戎旭东比贺春早一年毕业。
就业而言,贺春201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关注农业与水果种植,渐渐地产生了兴趣-由此萌芽创业项目。2015年,租建70多亩土地-创办了贺春源家庭农场,种植“翠玉”“翠冠”两个早梨品种。2020年,获江苏“金奖”。
与贺春走的路一帆风顺比较,戎旭东走的路则是“上-下-上”曲折坎坷。戎先在常州摆地摊、开饭店-从赚钱到亏本,后回老家从事现在的苗木行业-有所好转,两亩苗木成了“宝地”。第二年,销售额11万元,挣利9万元。
在2022年的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贺春与戎旭东虽然第一次见面-恰一见如故,成了一对“新农人”。当天,戎旭东就考察了贺春源农场,然后又拉贺春去看自己的苗木基地。他俩在田里录了一段视频,引来众多点赞者。
贺与戎两家创业地点-直线距离仅五六公里,这对“新农人”此后互帮互学,进一步加强合作。去年冬天,戎旭东引进的美国紫薇的枝干断了,一个电话请教-贺春随即赶来,经诊断是蛀虫原因。贺春擅长治虫,很快治好了。
贺与戎两家共办了一个直播间,通过新媒体的力量,贺买苗木-戎进特产,他俩还卖些丹阳的农副产品-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贺与戎这对“新农人”紧紧握着手,眼神里充满着希望和憧憬。
一对“新农人”,田间翼飞。当下,市场对生态产品的热捧-造就了一批批“新农人”。所谓“新农人”,是指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为主要收入来源,且收入高于所在地区传统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核心,在市场主体的培育。“新农人”,是有农业情怀、有适度规模、有持续发展性、有防风险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新农人”来了,必定带旺了制造“乡土气”的赢家。
前一篇:话说梦中人
后一篇:“江南第一闸”谏壁船闸又扩容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