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心目中的《创新》
(2023-04-17 06:09:03)
1993.1~2023.1《创新》杂志开办30年了!《创新》既吸引人又推进人,刘奇心目中的《创新》把镇江30年发展的壮丽图景,譜写成一曲饱含智慧与汗水的大吕黄钟。
------全面擘画,清晰描绘发展路径。从当初基于传统纸端的《创新》,到如今新媒体渠道的《创新》,都要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声音,与镇江实际深度结合。
2022年《创新》第1期,刘奇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镇江“西融东进”-见解独到。他贊同一个观点:“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一定不能平庸。每个人都要像雷锋一样,将全部精力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
------激发创新,提升基层发展功能。刘奇关注和推崇《创新》“学思践行”栏目,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使基层涌有创新的源头活水。
刘奇认为,《创新》以“学思践行”栏目,让基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更加丰富和完善。经过验证,創新成果拥有交流展示舞台,以点燃和启迪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汇聚深情,全面凝聚发展合力。《创新》是舞台,更是平台。刘奇看到,“我是新镇江人”栏目推出,引人入胜。其综合性、平台性的作用,也在持续彰显。
刘奇认为,“鄉贤之声”栏目-画出了“最大同心圆”,不仅在于刊物对乡贤的重视,更在于通过栏目设置和人物宣传,为镇江“十四五”及未来发展-争取和凝聚更大发展合力。
------孕育硕果,有力推动发展落地。刘奇说,就像赵亚夫“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样,《创新》作为政策研究、决策参考等交流平台,对我们有着标杆式的意义和价值。
从“特别关注”栏目中,我们锚定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从“基层风景线”,我们寻找他山之石,以攻己玉;从《创新》所具备的理论高度、实践深度中,寻求基层政研工作的突破口、创新点,以推动下至基层-上至县市区及镇江省辖市发展取得更大硕果。
前一篇:薛峰当驻村“第一书记”纪实
后一篇:中荷学者跨越万里的“赛珍珠”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