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森“拉出”中國首條光縴
(2022-12-28 05:28:23)
2022.12.15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走了,享年91岁。赵院士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下面,予以简述。
------人生高光时刻,“土法”竟大显身手
1972年,41岁的赵梓森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美国正在研究“光纤通讯”--利用玻璃丝进行通讯。他在湖北省图书馆翻阅大量资料后,了解到美英等发达国家已经在研制光纤通讯技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赵梓森敏锐地意识到,用玻璃丝搞通信,能引起一场通讯技术的革命。他中学时代就锻炼了动手能力,上了大学进一步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犹如齐飞的“两翼”,很快就助推其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赵梓森之所以大显身手,与其自学深造密切关联,此前他把研究生课程学完,会背一本简明英语字典,还熟学了微积分、概率论等高等数理化论。赵大学毕业后-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当老师,领导见他喜欢科研-又把3个实验室交给负责。赵如鱼得水,乐此不疲。
------拉出石英光纤,通讯技术迈入快车道
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光纤-当年曾被人讥讽是“异想天开”,赵梓森不怕嘲笑,认准的事自己干。他从不动摇,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仁-改造出了一间“实验室”,用电炉、试管、酒精灯一类的简易实验设备,+四氯化硅等基础的原料,自主研发光纤。
赵梓森说:“搞科研有危险,要敢于冒险,付出生命。”有一次,他倒氯化硅时-试剂溅到了自己的眼睛里,变成了盐酸-还发出氯气,当场晕到-被送医院抢救。
1976年3月,赵梓森团队成功拉出17米长的玻璃细丝,这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次年,赵用自行研制的光纤传输黑白电视信号。1978年,光纤通讯成为国家级重点项目。1979年,赵梓森团队拉出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低损耗光纤。1982年,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可以用光纤打电话,几亿人同时通话-不再是“天方夜谭”,我国的光纤通讯技术-从此迈上了快车道,市场份额i占到全世界一半以上。
前一篇:“人老心不老”兩則趣文
后一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