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之語

(2022-07-11 06:01:50)
【按】老年人要学会“与病共存”,通过评估-找出可逆的因素加以干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对症下药-用药治病,就用药而言,人厌烦药-却又与药终身相守。
人与药相守-并不基于情感,而是功利上的需要。身体有恙-人才会忽然想起药来。于是,或燒香拜佛-或求医问药,一副火烧火燎的模样。但若身体无恙-药就显得多余,只能靠边站。
人很忙,深陷欲海-在追逐功名利祿的路上狂奔,一旦猎物到手-便飘飘然不可一世,似乎尽把握于自己的掌心。然而,再傲娇的心-也经不住一场大病的折腾。历经九死一生-才意识到作为一个生命体的脆弱和渺小。从这个角度审視,疾病也是一种药。药,是摆渡者-亦是救赎者。人世间,药一旦缺失-犹如金库失却门锁。趁虛而入的病菌-无疑会变成吃人的猛兽,无数生灵半途夭折。
每个人能够活着-部分归功于父母的生养,部分归功于药的保佑。然而,吃药喝药-终非人之所愿。千夫所指药之恶,究其本相-药却是无辜的。当然,人吃药-药也吃人。病与药两者之间,相濡以沫-而又水火不容。有病,就要医治-就要服药,这是社会常识,违反常识,则小病酿大患-大患致病危。
老年人生了病-该听誰的?对于患有严重疾患、預期生存有限、高齡、衰弱或失能的患者,符合患者心愿的医疗-才是医疗。其实,老人比想象中更坚强,只有得知实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