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物,诞生美
(2022-07-11 04:01:20)
“理解物,诞生美。”就一件陶瓷作品而言,从一团泥土慢慢成型,你触碰它时-可以感受到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的决心、失敗、懊恼,最后他可克服自己的犹豫-让它成为一件件物美的作品。你閉上眼睛感受它,会发现一股无比真挚的暖流-从內心涌出。美,不仅仅是視觉的,更是全身心的。
人和物,誰是誰的主人?大多数人会想,我是物的主人。但所有人都被“物”所包裹,世人消費物-看似多样,实则有限。人与物产生关系,物背后所有成为物的逻辑-控制了人们的行为。我们使用的电子屏幕,以屏幕的方式-展示了这段时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研究屏幕,就等于研究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切片。
人、物之间-如何减少拥有物?它会降低生活品质,这可不行。物的现代性有一个标志,就是你尽可能减少拥有-但生活品质并不降低。它与现代艺术类似,极端乃“什么都没画,什么都不缺”。地球,无法承受这么多人的欲望。只有当人类觉悟物的价值何在,它的现代化-人、物关系才能不断良性互动。
物分两种-自然物、人造物,自然物是空气、阳光、山川、河流,人造物是人欲望的物化。人造物,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存在。人可以只生活在纯粹的人造物环境中-完全脫离自然物,当物成为人类欲望的物化时,就会区分有用与无用。人和物-誰更重要?毋庸置疑,是人重要。我们可以理解出一个重要的綫索:创造物的人或创造物的逻辑,实际上是通过人的使用-来規范社会地位和生活行为。
中国书画裝裱,从宋代开始-讲究的就是“天比地大”,这说明什么?第一,匠人懂得这个規矩;第二,他敢打破这个規矩。一个文化人或普通知识分子,敢打破这个規矩-不算奇怪,但一个裝裱匠人敢打破規矩,他就是茫茫人海中-闪光的那个人。如果能通过物-讀懂物背后的人,这才是人们觉得物最美、最有价值的时候。尤其是一个艺术品,即便物的制作者已离开人世,但他的灵魂-对技术的理解-还能停留在物中,被世人所索取-真是美妙无比。
大家想过物与人自己的关系嗎?即便并未思考过这些问题,但你的动作-却能正确无误,这表明-人们每天都在固定地接触这些物,对使用多大的力道与其发生关联-异常清晰。世人被固定在物所營造的氛圍內,并且几乎不会超过这个范圍。作为代表生活秩序的重要物品,一定会被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所对待。真可謂“理解物,诞生美”,富有哲理。
后一篇:药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