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120岁了,好样的!
(2022-06-14 03:52:57)
2022.6.12《大公报》(俗称“大公”)发表80年老讀者-方汉奇的专文《不负时代重托,坚持为民发声》。大公120岁了,好样的!20年前(2002年),方汉奇在《大公报》发表专文《再论大公报的历史地位》(簡称“再论”),引起新聞史学界的热议。
方汉奇在《再论》中指出:“大公报是中国新聞史上唯一的一家创刊逾百年的报纸,爱国情怀-矢志不渝,她是中国新聞界的老寿星。发展《大公报〉这个品牌,是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在《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96岁高齡的方汉奇(簡称“方老”,中国人民大学终身教授),是中国新聞史学泰斗。他指出:“《大公报》的历史-是很正面的、正能量的、积极的形象。”
方老寄語两甲子的《大公报》:“在新时代,大公报首要的是把香港的工作做好,放开手腳-办好报纸,完成好时代的重托和讀者群的期待。”80年老讀者方汉奇的观点:“大公报传播信息、主导與论、臧否时亊、月旦人物,像百科全书一样记录了-世紀的风雨、民族的苦难,也积极维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呼喚和期待这中华的振兴。
为此,方汉奇分述五个方面。1.百年大报,三大贡獻。其一,精英知识分子办大公报-树立了高品位的榜样;其二,她为中国新聞亊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三,她为同时代和后代的同业们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驗。
2.立言为公,揭露真相。大公报一直用自己的报道做着人心回归的工作,起到主流砥柱的作用。
3.乘勢而上,引领與论。大公报在香港-入乡随俗,跟讀者的关系更亲近。在新时代、新环境-再放异彩、放开手腳,发揮其特色和魅力。
4.以国家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在大公报创刊百年时,方汉奇力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报国恩“思想-指引国家的走向。
5.坚守底綫,民族担当。1938年,方汉奇最早从北京逃难到香港-看到大公报,意识到她的主綫-”文人论政“,一直延续至今,体现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一道-承接国家和民族的担当。
前一篇:善做“分內小亊”
后一篇:小孩“撒谎”的三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