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明十三陵(2)神道之碑亭、石像生、龙凤门
标签:
旅游文化 |
从石牌楼、经大红门、碑亭到长陵,有一条彰显帝王尊严、全长7.3公里的神道,而供游览的神道则是从碑亭起,到棂星门止。
长陵神功圣德碑亭是重檐黄琉璃瓦覆顶四方形亭楼,四面有门,亭内有龙头龟身背着一座高6.5米的神功圣德碑,上刻“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阳有明仁宗朱高炽(朱棣长子)于洪熙元年(1425年)撰写的碑文,三千五百余字。碑阴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题写的“哀明陵三十韵”御制诗。碑身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清嘉庆九年(1804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角各立一座华表,华表顶部是神兽蹲龙,身部是云龙图案。
穿过碑亭,就是800米长、两侧排列有石像生(石雕)的神道了。从两根六角形望柱开始,后面整齐排列石像生36个,其中石兽12对(24个)、石人6对(12个):狮子(象征威武)、獬豸(象征公正)、骆驼(象征运输)、大象(象征吉祥太平)、麒麟(象征吉祥太平)、马(象征征战)各两对,两坐两卧,武臣(象征侍卫将军)、文臣(象征近身文臣)、勋臣(象征有功勋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神功圣德碑

神功圣德碑

华表

望柱

卧狮子、立狮子

卧骆驼、立骆驼

卧解豸、立解豸

卧马、立马

武官、文官、功臣

龙凤门
后一篇:北京的明十三陵(3)长陵之祭祀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