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天在天坛(2)皇穹宇、三音石和回音壁

标签:
旅游文化 |
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皇穹宇,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为“皇穹宇”(“皇”指至高无上,“穹”指天,“宇”指殿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
坐落在圜丘北面的皇穹宇在一个独立的圆形院落里。从皇穹宇宫门(三重拱门,俗称琉璃门)进入,就是单檐圆形建筑皇穹宇。皇穹宇是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鎏金顶,殿高19.5米,殿内有八根木柱(称金柱,寓意“八柱擎天”)和八根檐柱支撑屋顶。藻井中心绘有大金团龙,周围有360条金龙,象征周天为360度。殿内正面是一座汉白玉雕花圆石座,上面安设神龛,供奉“皇天上帝”牌位。
皇穹宇殿前石阶上有一幅“二龙戏珠”巨型石浮雕,从殿基须弥座开始的第一、二、三块矩型石板(约1米宽,2米长)就是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一次回音,在第二块石板上说话可以听到两次回音,第三块石板上可以听到三次回音。第三块石板也被称为“天闻若雷石”,即在这里说话听到的回音响亮。
皇穹宇有东西配殿,东配殿存放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配殿存放供奉夜明之神(月亮)、云雨风雷诸神的神版。

“皇天上帝”牌位

藻井

三音石指示碑

三音石

回音壁
前一篇:冬至祭天在天坛(1)圜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