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歌》是否也要与时俱进?

(2009-03-06 13:57:01)
标签:

国歌

两会

修改

与时俱进

杂谈

分类: 时事乱谈:杂说力量

《国歌》是否也要与时俱进?

(文/无心听花语)

每天上班路上,都要经过一所中学,每次也都能听到庄严的国歌,看着操场上那些稚气未脱学生木然的表情,我脑海中曾多次跳出了《国歌》是否也要“与时俱进”的话题。今年两会上,据说有代表提议修改《国歌》,颇有说道。

我们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1935年的民族危亡关头,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确定为代国歌。1978年,《国歌》曾有过新词,1982年,撤销新词恢复原词后,一直沿用至今。不可否认,《国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象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已具备了广泛的认知度,在国际上也奠定了一种国家主权形象地位,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然而,这是否就能代表着她必须一成不变吗?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当时特殊的战争年代中产生的,无论是从激昂的曲调还是从激情的歌词中都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当前的和平年代,倡导的是“平等共处,和谐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期待的是“安康富足和美好生活”。应该说,歌词中的“奴隶”、“血肉”、“危险”、“炮火”等字眼的确有点不合时宜。因此,《国歌》作些修改也不是不可以,但无论怎么修改,“万众一心、起来、前进”的民族精神和浩然正气仍应坚决保留。

有人或许会说,《国歌》不能赶时髦,说改就改。是啊,国歌是不能单纯为了时髦而作任何时髦的修改。但是,如果《国歌》的时代背景已经远离现实,而且在国人新生代中已经很难唤醒其共鸣之声时,是否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呢?

    有人或许还会说,《国歌》是一个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能让中国人民牢记那段光辉而又艰难的历史。这无疑也是对的,但一个国家的历史最主要应该是通过完善历史教育而做到普及大众,这种教育完善,可以通过历史教科书,可以通过历史博物馆,可以通过历史宣教片,可以通过历史教育活动等诸多方式。有人甚至担忧,修改了《国歌》会导致人民忘记历史,这是杞人忧天。

还有人或许会说,《国歌》修改后可能不会比原先的好,就好象原来修改新词又恢复那样。没错,修改《国歌》的确是件非常任务,不得不万分谨慎,在没有更好的作品、没有更能保持长远活力的作品创作出来之前,宁愿保留原作。但“非常任务”不代表不去努力,我们更应“万众一心”,共同为《国歌》创作出一份力量,将我们的爱国精神体现到实处。

我们说,《国歌》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不意味着现在就改,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20043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义勇军进行曲》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宪法》是不容随意修改的,要修改《国歌》,也最好是在下一次《宪法》修正中予以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