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情人节对决:中方惨败
(2009-02-15 19:49:27)
标签:
元宵情人节对决中西杂谈 |
分类: 时事乱谈:杂说力量 |
中西情人节对决:中方惨败
(文/无心听花语)
从过节习俗上看,中国情人节远输于西方情人节。我们还有多少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还对元宵节记忆深刻?每年又有多少人能主动记起新历哪一天是元宵节?元宵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除了吃元宵还有什么?“正月十五闹元宵”,早已被“二月十四会情人”打得七零八落。
从过节氛围上看,中国情人节远逊于西方情人节。欧阳修曾描述元宵节的情人相会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今,欧阳修咏诗时间或许改在二月十四日会更贴切。国人很少会在元宵节会情人,要会的话,估计也不是情人而是家人。西方情人节却截然不同。玫瑰、巧克力还有情人精心挑选的礼物,都为情人节气氛添加了诸多浪漫成分。
从过节消费上看,中国情人节也比不上西方情人节。这可以从各大商家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得到反映。元宵节,商家所做的节日宣传少得可怜。今年,元宵节和情人节恰好在同一周,我甚至有种感觉,商家在大张旗鼓宣传西方情人节时,只是顺带着元宵节而已。
中西情人节对决,以中方惨败告终。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说,既有崇洋媚外之嫌,也有文化自卑之惑。从客观上讲,既有节日内涵的因素,比如中国情人节只是元宵节诸多内涵的一个方面,而西方情人节却是专属情人的节日。当然,也有节日表现的因素,元宵节循农历,情人节循新历,导致每年元宵节在时下通行新历上总不是同一天,这在国人记忆中难免有所差别。
辛弃疾曾这样描述过元宵节: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想,换在今日,最后一句或许改成“那节却在灯火阑珊处”更合适,这不正是元宵节日本身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