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员工企业发展困境 |
分类: 《职场知多点》专集 |
无心听花语围脖http://t.sina.com.cn/joshualin欢迎关注
《职场知多点》之职业发展惑
(文/无心听花语)
近日,一许久不见的哥们来上海出差,相聚畅谈后得知,哥们正面临一场个人职业发展与公司业务发展PK赛。
哥们在南方一家大型民营日用品公司担任大客户经理,前途可谓大好。该公司在华南片区根深蒂固,业务发展稳定,然而在华东尤其在上海地区进展缓慢,业务呈现萎缩态势。我本认为以他的能力,更应该在上海多下点功夫,将这个不好的市场做起来,更能体现哥们的本事。可我发现这个判断太过简单。大多数日用品公司若想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先要在上海站稳脚跟,这是在许多行业中都通用的常规。哥们也清楚,上海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市场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重要性。但是,华东市场要做起来至少需要一两年,在起步阶段,他个人的业绩不仅进展缓慢甚至还可能倒退,也就是说他在公司月度、季度甚至年度绩效考核中将处于劣势。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个人收入,更将影响到他的未来职业发展,甚至可能因业绩不佳而不得不另谋出路,上海滩也可能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滑铁卢,前功尽弃。
显然,他碰到的是员工职业发展与公司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应该是每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以及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的员工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员工个人而言,是选择勇往直前还是选择保持现状,的确很棘手。选择前进,是着眼于个人未来跨越式发展,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大计奋斗。选择保持现状,是着眼于个人目前职业稳定发展,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顺利过渡着想。对于公司整体而言,选择继续做深做强原有市场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选择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则是为了未来更为长远的发展。说白了,其实还是个企业战略问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战略往往取决于老板,取决于老板的战略眼光和经营能力。
企业战略问题,往往是民营企业的软肋,尤其是战略的执行、反馈与微调都是大多数民企的致命伤。战略的制定并不难,即使自己无法理清头绪,还可请专业咨询公司协助。战略执行问题,涉及到企业与之相适应的全方位制度是否配套。仅从他的案例上看,配套制度至少包括企业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开拓企业未曾涉足或起步的新市场,无疑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负责该项目的员工,如何与负责原有成熟市场的员工做一个有区别的考核制度?如何在企业激励机制整体框架下做到二者彼此相容,应引起多数民营企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