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引言的引言

(2006-02-13 20:27:41)
标签:

大学

七年之痒

纪实

引言

分类: 大学纪实:七年之痒

 《大学七年之痒》之:不是引言的引言

 (文/无心听花语)

起这么个“雅气”的名字,不知从何涌起阵阵寒气。好在当今文字集合体(不能妄称文坛,自认还没入门)空前地容忍多样化,既然已有个流派叫什么美女情爱派,也不多我这个野兽口水派吧,只不过,据说她们的工具是裸露的特异器官,而我用同样裸露的手指头敲键盘。文艺要百花齐放,够不上文艺的也要齐放,即使它不是花。无论什么鬼派,能随性地唠嗑唠嗑,调剂一下日渐污浊的空气,也算是对这过于单调乏味的生活奉献一份爱心,文字的最大功能我想也莫过于此吧。不过,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唠嗑归唠嗑,各位看官却无须根据某些或显或隐的所谓蛛丝马迹查询原型,更不要对号入座。因此,我有必要在此预先做个声明,文中所有人物情节甚至学校地区皆不必考、不可考,但我不会说类似“如有雷同,纯属捏造”糊弄人的话,我承认,文中的情节大多是真实的,很多人物也都有原型,但还是请看官们刀下留人!如有对号入座者,就好比有人将钱钟书与夫人杨绛意会成围城中的方鸿渐和高柔嘉,妄断钟书伉俪也是如方高二人一样争吵不断,甚至怀疑钟书先生的文凭也是克莱登大学,这很可笑!这里以围城相比,无心抬高自己,请大家也不必对这篇文章心存太高的期望,权当在“审美疲劳”之余审点丑解解乏吧,如此而已。这年头已进步到了几乎每个人都有大学生活,大学也是一个围城,而已如此。

 我们大多数男人都知道玛丽莲·梦露,更知道梦露在地铁口那个极具诱惑性的裙角飞扬经典镜头(至少我就受过诱惑)。但恐怕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我们通常听到和见到的“X年之痒”正是源自这部电影,电影名字就叫“七年之痒”。“七年之痒”,在电影里原本是确指的,只是我们将它以古文传统将这个舶来品的数字“七”创新成了概数,因此也就有三年五年十年想几年就几年的一系列“痒”了,好在至今“痒”的年轮还未见有超过十的,可见即便创新也是有个底线,还不至于贻笑大方。“痒”不仅符合生理,也符合人性,总是不“痒”往往是不人道的。有人还曾将七年细分: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我想把它用来描述我大学生活和感受大体上是贴切和妥当的,只是有些细微的变动。本科四年加上研究生三年,刚好七年,我开始“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博客开张小语
后一篇:换专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