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先生:要勤临古法帖,不要学我的字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法教育 |
01
2020年11月5日,得知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恩师欧阳中石先生仙逝。心中不胜悲痛,敬作挽联一副:
通史通书通哲理,
立言立德立宏功。
回想受教于欧阳先生的三年,先生的教诲依然在耳。先生一生致力于书法教育,对于其书法教育理念,不少刊物已经发表,其中不少是先生接受采访的长篇文稿。而我在先生身边长达三年时间,先生在给我们具体授课过程当中,发表过诸多对于书法教育的真知灼见,觉得有必要将这些言论记录下来,使广大书法学习者得到更多启迪。
02
欧阳先生于1991年开始正式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1992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考取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欧阳中石先生,副导师为王世征先生。此届书法专业共招收两人,我为其中一位。与我同届的另一位书法硕士研究生,是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陶永祥兄。
在就读书法专业的三年过程中,欧阳先生亲自为我们两人单独授课,涉及四门与书法教育的重点课程:
1、中国书法史
2、汉字字体演变史
3、诗词格律与创作
4、书法临帖与创作
在讲授中国书法史过程中,先生一再强调,要将具体的书法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年代中去分析:为何这个碑刻或法帖,会在这个时代出现?它们为何会具有这样的特征?这些具体的碑刻和法帖,反映了那个时代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
在汉字字体演变史的授课中,欧阳先生认为,字体演变史,既是古代生产力和技术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字体演变的结果,不是单纯的汉字笔画结构变化,而应该与具体的时代物质生产力、文化形态发展紧密相结合。
在教授古典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时,欧阳先生不但要求我们学习格律诗的基本知识,还要求我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格律诗创作当中去。
书法临帖和创作的课程持续时间最长,在我受教于欧阳先生的三年期间,先生每周都会给我们布置临帖作业,且每周必须上交临帖作业。换句话说,书法临帖和创作这门课程,欧阳先生整整给我们上了三年时间。
在临帖与创作的关系上,先生一再告诫我们:书法学习的正道就是临帖。只有大量且长时间临习古代法帖,才能打下比较扎实的书法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字迹“有来历”和“耐看”。
先生还表示,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如果从技法提高方面讲,那么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临帖,而不是所谓的创作。
欧阳先生还这样表示过:“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书法创作,我只知道按照古人的意思去写。”先生的意思是: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应该忘掉“书法创作”这个词,而去埋头临写古代法帖,并“扎根”于古代法帖。
对于一些弟子及其他书法学习者刻意模仿学习欧阳先生书迹一事,先生曾郑重其事地表示:“不必学我的字,而应该学古人的字。古代的法帖,才是我们最值得下功夫的对象。”
欧阳先生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不但不能学他本人的字,而且当代书家的字,最好都不要去学。最应该学的,还是要扎根于古代法帖。在古代碑帖畅游一番后,自然也不会且不大愿意再去学现代书家的字了。
05
作为先生最不成器的弟子,虽然至今一事无成,但我觉得有必要将先生一些并不太为知的书法教育理念记录下来,从而能给众多书法学习者以启迪。
此为缅怀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短文第一篇。
欧阳先生千古,风范长存!
2020年11月9日
后一篇:掌握书法结构和笔法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