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唐代隶书演进简史及图例

分类: 书法教育 |
01
从现有的各种墨迹资料及石刻资料看,从魏晋至唐代,隶书的演进轨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是保持了汉代隶书的外在结构。但在用笔等元素上,也逐渐呈现出不少楷书的写法。
我们先来看一些汉代的石刻小品。
对于以上汉代碑刻小品,我们以汉简的笔法去写,问题都不是很大。
02
该碑极个别字带有篆书的写法,但整体上而言,仍是隶书的形态,且字形趋于规整。
《辟雍碑》虽然是规整的隶书,但用笔已经带有大量楷书的痕迹,且此种形态,对于清代隶书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赵之谦的隶书用笔和结构当中,明显就有《辟雍碑》的影子。
03
04
学习隶书,我们自然要以两汉隶书为主,其中两汉简牍又是”重中之重“。
但对魏晋到唐代隶书的演进情况,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粗粗临写一下,从而使我们对于隶书的演进史,能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2020年10月27日草草
从现有的各种墨迹资料及石刻资料看,从魏晋至唐代,隶书的演进轨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是保持了汉代隶书的外在结构。但在用笔等元素上,也逐渐呈现出不少楷书的写法。
我们先来看一些汉代的石刻小品。
下面这个是《五凤刻石》:
这个是《莱子侯刻石》:
这个是《熹平石经残石》:
这个是《君子等字残石》:
下面这个是《子游等字残石》:
对于以上汉代碑刻小品,我们以汉简的笔法去写,问题都不是很大。
02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三国(魏)的《曹真残碑》:
该碑极个别字带有篆书的写法,但整体上而言,仍是隶书的形态,且字形趋于规整。
再来看一下西晋的《辟雍碑》:
《辟雍碑》虽然是规整的隶书,但用笔已经带有大量楷书的痕迹,且此种形态,对于清代隶书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赵之谦的隶书用笔和结构当中,明显就有《辟雍碑》的影子。
03
北齐隶书《感孝颂》,与《四山摩崖大字》以及《泰山经石峪金纲经》等结构已经非常相类似。
唐代《叶慧明碑》,明显受《曹全碑》和《礼器碑》等汉代碑刻的影响,但更为规整化。
唐代《石台孝经》,笔画比较粗重,清代人所写隶书,有很多是直接学习《石台孝经》。
04
学习隶书,我们自然要以两汉隶书为主,其中两汉简牍又是”重中之重“。
但对魏晋到唐代隶书的演进情况,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粗粗临写一下,从而使我们对于隶书的演进史,能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以下是我临写上述各朝代隶书的部分作业:
2020年10月27日草草
前一篇:秋之色